[实用新型]一种摆臂后衬套橡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67008.8 | 申请日: | 2018-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1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洋;孙立发;丁慧明;朱卫;冯自财;王小伟;申兴国;王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7/04 | 分类号: | B60G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拱形 阻尼孔 外管面 纵向限位块 圆心 橡胶本体 橡胶结构 后衬套 摆臂 孔壁 内管 车辆行驶过程 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摆臂衬套 衬套橡胶 失效故障 一体结构 舒适性 偏移 摆动 硫化 外管 异响 扭转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衬套橡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臂后衬套橡胶结构,其包括外管面与内管面之间通过硫化构成为一体结构的橡胶本体,所述内管面的圆心相对所述外管面的圆心偏移,所述橡胶本体上设置有内侧拱形阻尼孔和外侧拱形阻尼孔,所述靠近外管面一侧的内侧拱形阻尼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内侧纵向限位块,所述靠近外管面一侧的外侧拱形阻尼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外侧纵向限位块;其主要解决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原有摆臂衬套受到的冲击、扭转和摆动等较为复杂的工况载荷而产生的异响、开裂等失效故障,有效的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衬套橡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臂后衬套橡胶结构。
背景技术
摆臂衬套作为悬架杆系中的橡胶结构组件,能够有效的起到吸振及缓冲的作用,其中衬套结构中阻尼孔的设置、限位结构及周边组件的设计,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现摆臂后衬套总成主要是通过橡胶硫化将衬套内管与外管连接到一起,再将衬套总成压装至衬套安装支架或摆臂本体中,装配至车架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摆臂衬套受到冲击、扭转和摆动等较为复杂的工况载荷,直接影响乘坐的舒适性,更甚至会产生异响、开裂等失效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摆臂后衬套橡胶结构。其主要解决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原有衬套橡胶受到的冲击、扭转和摆动等较为复杂的工况载荷而产生的异响、开裂等失效故障,有效的提升了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如下:
一种摆臂后衬套橡胶结构,包括外管面与内管面之间通过硫化构成为一体结构的橡胶本体,所述内管面的圆心相对所述外管面的圆心偏移,所述橡胶本体上设置有内侧拱形阻尼孔和外侧拱形阻尼孔,所述靠近外管面一侧的内侧拱形阻尼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内侧纵向限位块,所述靠近外管面一侧的外侧拱形阻尼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外侧纵向限位块,所述内侧纵向限位块上部端面的外沿设置有内侧限位块,所述外侧纵向限位块上部端面的外沿设置有外侧限位块,所述外侧纵向限位块下部端面的外沿设置有外侧下部限位块,所述内管面的下部与所述内侧拱形阻尼孔下部相间的边沿上设置有微型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面的圆心相对所述外管面的圆心偏移1 mm~2mm。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拱形阻尼孔和外侧拱形阻尼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内管面的左右两侧,所述内侧拱形阻尼孔与所述内管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外侧拱形阻尼孔与所述内管面圆心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拱形阻尼孔的孔口宽度为2 mm~3mm,所述外侧拱形阻尼孔的孔口宽度为3 mm~5mm。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面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外管面上部的环形边沿设置有外沿,所述外沿上设置有外沿加厚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1)内管面的圆心相对外管面的圆心做内侧偏移1~2mm处理,能够使车辆在受到冲击和扭转载荷时,衬套内管有向内侧运动的趋势,能够较快的接触内侧纵向限位块和内侧限位块,提供较大的刚度,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67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臂总成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摆臂后衬套总成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