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电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63818.6 | 申请日: | 201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2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晶子;松岛辉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61/36 | 分类号: | H01J6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空间 电极轴 筒状部件 内表面 放电灯 密封部 缠绕 密封放电空间 本实用新型 密封部侧 发光管 放电 支承 相距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电灯,其能够抑制从电极轴的线圈产生的放电与放电空间的内表面接触。实施方式的放电灯具备:发光管,其具有密封放电空间的密封部;电极轴,其支承于密封部;筒状部件,其保持电极轴的端部,并且所述筒状部件设置在密封部;线圈,其缠绕于电极轴上。筒状部件的放电空间侧的端面与放电空间的内表面一致,或者,筒状部件的放电空间侧的端面从放电空间的内表面朝向放电空间内突出,缠绕于电极轴上的线圈的密封部侧的一端与放电空间的内表面相距1.5mm以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放电灯。
背景技术
例如,在半导体的曝光工序、UV(ultraviolet/紫外线固化型)油墨或UV涂料的干燥工序、树脂的固化工序等中,为了利用紫外线发生光化学反应,使用长弧型放电灯作为发出紫外线的光源。
这种长弧型紫外线灯包括:在发光管的两端部设置有电极并且在发光管的内部封入有例如惰性气体及水银的水银灯、除了水银之外还密封有其他金属及卤族元素的金属卤化物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4244号公报
然而,在长弧型放电灯(尤其,金属卤化物灯)中,点灯开始时,从电极的线圈有时产生电弧放电(以下称为放电)。此时,若发光管的内表面与线圈之间的距离较近,则从线圈产生的放电会与发光管的内表面接触,会导致发光管的温度过度上升。
并且,在点亮或关闭放电灯时或对光量进行调光时,电极的线圈外周面上的电弧斑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与放电接触或与放电靠近的发光管的温度会反复升降,因而在发光管的玻璃材料内部产生变形。起因于基于这种热过程而在发光管产生的变形(拉伸应力),发光管可能会产生裂纹泄漏,有可能会导致放电灯的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电极轴的线圈产生的放电与放电空间的内表面接触的放电灯。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电灯具备:发光管,其具有密封放电空间的密封部;电极轴,其支承于所述密封部;筒状部件,其保持所述电极轴的端部,并且所述筒状部件设置在所述密封部;线圈,其缠绕于所述电极轴上,其中,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放电空间侧的端面与所述放电空间的内表面一致,或者,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放电空间侧的端面从所述放电空间的内表面朝向所述放电空间内突出,缠绕于所述电极轴上的所述线圈的所述密封部侧的一端与所述放电空间的内表面相距1.5mm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从电极轴的线圈产生的放电与放电空间的内表面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电灯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电灯中的密封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电灯的从线圈产生的放电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电灯的保持管的突出量与黑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中:5-放电灯、6-发光管、6a-放电空间、6b-内表面、8-电极轴、9-线圈、11-密封部、15-保持管(筒状部件)、15a-端面、ID-内径、OD-外径、P-突出量、S-间隔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638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子源弧光室的灯丝夹结构
- 下一篇:一种照明灯管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