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染水体净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61307.0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9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好氧池 排水池 厌氧池 过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 污染水体净化 进水分配管 进水控制阀 排水管 侧面设置 处理工艺 处理效率 处理装置 多点进水 高效脱氮 壳体分隔 壳体两端 曝气装置 污染水体 相邻设置 有机结合 运行成本 进水口 排水泵 除磷 底管 好氧 壳体 厌氧 排水 制作 | ||
一种污染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分隔为N个好氧池、N‑1个厌氧池、两个过滤池和两个进/排水池,所述好氧池和厌氧池依次相邻设置,所述两个过滤池分别与两端的好氧池相邻,所述两个进/排水池分别设置于壳体两端并与相应的过滤池相邻,所述两个进/排水池分别设置有排水泵、排水管及排水底管,所述进/排水池的底部设置有进水控制阀及进水分配管,所述好氧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好氧池的上部与厌氧池相连通,所述厌氧池的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侧面设置有若干进水口,所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其优点在于:将厌氧好氧(A/O)、UNITANK、多点进水以及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有机结合,实现污染水体高效脱氮除磷,且制作与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污染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地表水体水质净化技术大体包括清淤、截污、驳岸、曝气等工程措施,以及人工水草、人工浮岛、水生植物、水体养殖等生态修复措施。我国地表水污染的突出特征是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类污染物浓度高,呈现低碳氮比、低碳磷比特征,以致脱氮碳源不足。目前普遍采用的曝气方法虽然可以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并将氨态氮氧化成硝态氮,但对总氮的去除作用并不理想。此外,因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浓度低,在水体中直接曝气的方法曝气效率低、能耗高。富营养化水体的脱氮除磷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与设备。
现有专利号为CN201610893347.2名为《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具有污水入口的污水收集仓、污水处理仓以及高压喷水组件,上述污水收集仓、污水处理仓以及高压喷水组件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且该高压喷水组件将从污水处理仓中流出的、带污水处理剂的高压水向河床淤泥喷射。该发明可在河道水体和河床底部对水体同时进行治理,形成立体的治理模式,显著改善河道污水的治理效果,此外,带污水处理剂的高压水喷射至河床淤泥中,可对河床淤泥进行一定翻耕,从而使淤泥中的沼气排放,且污水处理剂可对淤泥进行消毒、除臭等处理,从而形成对河道水体和淤泥的治理。然而从其处理原理来看,该系统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的作用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污染水体净化处理装置,本净化处理装置具有制作与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脱氮除磷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污染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分隔为N个好氧池、N-1个厌氧池、两个过滤池和两个进/排水池,所述好氧池和厌氧池依次相邻交替设置,所述两个过滤池分别与两端的好氧池相邻,所述两个进/排水池分别设置于壳体两端并与相应的过滤池相邻,所述两个进/排水池分别设置有能将排水池中的水排出至外界的排水泵、排水管及排水底管,所述进/排水池的底部设置有进水控制阀及进水分配管,所述好氧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好氧池的上部与厌氧池相连通,所述厌氧池的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侧面设置有若干进水口,所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
作为改进,所述进/排水池的底部设置有能控制进水的控制阀及用于分散进水的进水分配管,所述进水分配管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
作为改进,所述进/排水池的排水泵与排水底管相连通;所述排水底管末端管口封闭,并在排水底管的管体上设置若干出水孔实现分散排水,所述排水底管延伸至河流底部。
进一步改进,厌氧池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为进水小孔组成,所述进水小孔的进水总面积与排水池的进水孔的进水总面积之比为8∶1~8。
进一步改进,所述厌氧池的进水口上可设置提高污泥与进水混合效果的文丘里管,所述排水池的进水孔上设置有进水分配管。
作为改进,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和排水池内设置有用于聚集微生物的填料。
作为改进,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泵与曝气管,伸入好氧池底部的曝气管的管体上设置有出气分管,所述出气分管的管体端部设置有出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613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