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婴童车随车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58305.6 | 申请日: | 201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8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赵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思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9/00 | 分类号: | B62B9/00;A45C13/00;A45C13/3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吴志龙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福州市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车 婴童车 包袋 衬袋 本实用新型 收纳 袋结构 支撑板 折叠 折叠童车 婴儿车 支撑架 内置 置入 坐靠 架设 开口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婴童车随车袋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用于置纳婴童车的包袋,所述包袋顶部具有衬袋,所述衬袋内置放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在随车袋收纳婴儿车之后将支撑板置入包袋顶部的衬袋内从而架设在收纳在随车带内的折叠童车的支撑架上方,从而能够支撑使用者坐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婴童车随车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推车包装袋均为单独独立个体,在婴儿折叠推车收车后,将婴儿折叠推车装入包装袋中,后再将口部拉紧;因包装袋是与推车是分离式携带,造成消费者需记住随身携带一个包装袋,这就很大可能出现在携带过程中存在易丢失,不方便存放或漏携带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司申请了专利号为201720707822.2的折叠婴童车随车袋结构,但后续发现许多使用者在收纳的婴童车后有需要利用该收纳后的婴童车作为座椅使用,这样不仅容易使用效果不佳也容易因受力不均造成婴童车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婴童车收纳后使用者作为座椅使用容易对不方便且容易对婴童车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折叠婴童车随车袋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用于置纳婴童车的包袋,所述包袋顶部具有衬袋,所述衬袋内置放有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具有凹槽以利于支撑板弯曲。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包括上下两层面板,所述面板之间具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包袋下方固定连接有挂袋。
进一步的,所述包袋两侧固定连接有条形挂带,所述条形挂带端部设置有挂环。
进一步的,所述包袋袋口处内置有环形松紧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面积小于挂袋面积或与挂袋面积相符。
进一步的,所述衬袋前侧具有拉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在随车袋收纳婴儿车之后将支撑板置入包袋顶部的衬袋内从而架设在收纳在随车带内的折叠童车的支撑架上方,从而能够支撑使用者坐靠,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随车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构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强筋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折叠婴童车随车袋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用于置纳婴儿车100的包袋10,所述包袋顶部具有衬袋110,所述衬袋110内置放有支撑板120。
由于在收纳状态下的包袋10包裹折叠的婴儿车,位于包袋10内部的两侧为收纳婴儿车的支持腿,衬袋110内置放有支撑板120后支撑板两端下表面架设在支撑腿上,之后能够作为座椅使用。
由于在婴儿车置入包袋10后上端的顶面呈弧度,为此支撑板上表面具有横向平行设置的多条凹槽121置入时支撑板能够弯曲放入衬袋110。
实际设计中,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提高支撑板的强度,所述支撑板120可以包括上下两层面板130,所述面板之间具有加强筋140,凹槽120位于上表面的面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衬袋前侧具有拉链能够有效地启闭衬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思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贝思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8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