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缸柴油机的热交换器及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56706.8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4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钱超;贾云;杨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8 | 代理人: | 陈曦 |
地址: | 213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管 热交换器 出水腔 进水腔 水腔盖 连通 单缸柴油机 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 冷却装置 组件包括 安装板 出水管 出水孔 进水管 进水孔 水腔 锌棒 本实用新型 柴油机 凹陷 穿设 伸入 海水 腐蚀 | ||
单缸柴油机的热交换器,包括一个水腔组件和一个热交换管组件。水腔组件包括一个水腔盖(10)、两个锌棒(14)、一个进水管(15)和一个出水管(16)。水腔盖包括一个第一表面(102)和一个第二表面(104),第二表面凹陷形成一个进水腔(11)和一个出水腔(12)。两个锌棒能够从第一表面穿设水腔盖并伸入至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进水腔和出水腔连通。热交换管组件包括数个热交换管和一个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并分别与进水腔和出水腔连通。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相互对应的进水孔和出水孔。上述热交换器可以减少海水对柴油机的腐蚀。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用于单缸柴油机的热交换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上述热交换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近海船只很大一部分采用蒸发式的单缸柴油机,由于柴油机依靠水箱中的冷却水蒸发进行冷却,所以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冷却水。而海上作业的特殊性,使得淡水的携带和补充比较困难,因而一般采用盐度较高的海水代替淡水进入柴油机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海水的腐蚀性导致柴油机的水箱、气缸套及机身都有严重的锈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缸柴油机的热交换器,可避免海水对柴油机部件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缸柴油机的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单缸柴油机的热交换器,包括一个水腔组件和一个热交换管组件。水腔组件包括一个水腔盖、两个锌棒、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水腔盖包括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凹陷形成一个进水腔和一个出水腔。两个锌棒能够从第一表面穿设水腔盖,其中,一个锌棒能够伸入至进水腔,另一个锌棒能够伸入至出水腔。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于水腔盖的第一表面,并且进水管与进水腔连通,出水管与出水腔连通。热交换管组件包括数个热交换管和一个能够固定连接于水腔盖第二表面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数个进水孔和数个对应于各进水孔的出水孔,其中,进水孔与进水腔连通,出水孔与出水腔连通。各热交换管的两端能够分别连通相互对应的一个进水孔和一个出水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器,海水由进水管进入进水腔,经由进水孔进入热交换管,再经由出水孔和出水腔,从出水管排出,带走热量。由于该热交换过程避免了海水与柴油机水箱组件的接触,从而能够减少海水对单缸柴油机水箱组件的腐蚀。水腔盖上设有锌棒,热交换管采用导热效率高且耐腐蚀的金属制成,水腔中灌入海水时,水腔、海水、锌棒及热交换管共同构成了原电池,锌棒为阳极,由于锌棒的活泼性,更容易被腐蚀,从而保护了作为阴极的热交换管。
在热交换器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管为U型管。热交换管设计为U型管可以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单缸柴油机的冷却装置,包括一个热交换器和一个水箱。水箱具有一个安装口,热交换器的水腔盖的第二表面一侧能够遮盖水箱的安装口。
上述单缸柴油机的冷却装置由于热交换器的存在,可以减少海水对单缸柴油机水箱的腐蚀。
在冷却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水腔盖还开设有一个连通至水箱内部的注水孔,可以通过该注水孔向单缸柴油机的冷却装置的水箱中加入海水。
在冷却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还包括一个能够遮盖注水孔的注水孔盖。
在冷却装置的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还包括一个安装于注水孔位于第一表面一侧的释压阀,注水孔盖能够活动地盖设于释压阀。当水箱中的淡水温度过高,使得气压过大时,该释压阀具有泄压的作用,提高单缸柴油机的冷却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热交换器及冷却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个步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67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