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分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55893.8 | 申请日: | 2018-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7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镕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B01D45/06;B01D19/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德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9 | 代理人: | 刘磊娜;杨瑞龙 |
| 地址: | 05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罐体 低压分离器 尾端 油液 隔板 液面控制器 罐体内部 气体出口 油气入口 出气管 本实用新型 螺旋导流板 罐体下部 气体分离 倾斜挡板 油液出口 过滤网 排污口 最上层 头端 液面 体内 | ||
一种低压分离器,其包括罐体、设于所述罐体头端的油气入口、设于所述罐体尾端下部的油液出口和设于所述罐体尾端上部的气体出口,所述罐体内上部设有倾斜挡板,所述罐体下部自头端至尾端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过滤网,所述罐体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罐体内部设有液面控制器,所述油气入口上设有与所述液面控制器相连的调节阀;所述气体出口在所述罐体内部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内设有螺旋导流板。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低压分离器中所有油液都能位于液面最上层,更有利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气体更纯净,减少了油液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分离器,具体属于油气分离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气分离中,低压分离器作用是将冷高压分离器来料中的气液相组分进行分离,即进料以某种方式,经过减压后,在一个容器的空间内,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汽、液两相迅即分离,得到相应的气相和液相产物。目前低压分离器采用常规的重力沉降罐进行分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停留时间长,液气分离效果差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因此需采用新型高效的技术对当前低压分离器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时间短,分离彻底的低压分离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压分离器,其包括罐体、设于所述罐体头端的油气入口、设于所述罐体尾端下部的油液出口和设于所述罐体尾端上部的气体出口,所述罐体内上部设有倾斜挡板,所述罐体下部自头端至尾端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过滤网,所述罐体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罐体内部设有液面控制器,所述油气入口上设有与所述液面控制器相连的调节阀;所述气体出口在所述罐体内部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内设有螺旋导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罐体底部之间设有油液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板上端高于第二隔板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由上往下自罐体头端向尾端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包括自罐体头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尾端一侧,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隔板尾端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面控制器设于所述第二隔板头端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污口数量为3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隔板头端一侧、第二隔板与过滤网之间、过滤网尾端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低压分离器,通过设置的挡板和螺旋导流板使气体中的油滴聚结、合并成大油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回油液中,使分离出的气体更纯净,减少了油液的损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设置,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油液逐步上升流入第二隔板尾端一侧,使所有油液都能位于液面最上层,更有利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螺旋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油气入口、3油液出口、4气体出口、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过滤网、8第一挡板、9第二挡板、10第三挡板、11出气管、12螺旋导流板、13液面控制器、14调节阀、15排污口、16油液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镕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镕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5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