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机余热锅炉过热器防共振隔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53611.0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2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武海云;许艳芳;李升华;叶国富;吕勋;陶全胜;厉青;黄长江;陈光棋;王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铂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20 | 分类号: | F22B3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共振 隔板 防振支架 燃机余热锅炉 本实用新型 防振隔板 隔板组件 过热器 热膨胀问题 连接固定 连接装置 隔离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机余热锅炉过热器防共振隔板组件,包括:多个防共振隔板;防振支架,安装在任意两个相邻的防共振隔板之间;至少一对连接装置,连接位于两侧的防共振隔板与位于中部的防振支架。本实用新型由原来的相互隔离改变为防振隔板与防振支架一侧通过连接固定,其连接强度大,不容易发生振动,这样既保证了模块的整体结构刚度又解决了防振隔板的热膨胀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机余热锅炉过热器防共振隔板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4717648U的《一种模块式余热锅炉》专利文献,现有的燃机余热锅炉模块过热器防共振隔板与防振支架相互隔离,而在余热锅炉本体中受热面管子受烟气流过圆管后产生卡门涡流以及燃机排烟的不均匀性的影响容易产生振动,而前后左右扭动,容易导致防振支架脱落以及鳍片管的损伤,致使管束松散,磨损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机余热锅炉过热器防共振隔板组件,解决了现有的余热锅炉本体中受热面管子受烟气流过圆管后产生卡门涡流以及燃机排烟的不均匀性的影响容易产生振动,容易发生脱落以及以及鳍片管的损伤,致使管束松散,磨损泄露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机余热锅炉过热器防共振隔板组件,包括:多个防共振隔板;防振支架,安装在在任意两个相邻的防共振隔板之间;至少一对连接装置,连接位于两侧的防共振隔板与位于中部的防振支架。本实用新型由原来的相互隔离改变为防振隔板与防振支架一侧通过连接固定,其连接强度大,不容易发生振动,这样既保证了模块的整体结构刚度又解决了防振隔板的热膨胀问题。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若干对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均固定连接防振支架;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另一端均连接防共振隔板。
优选的,所述防共振隔板为三块,所述防振支架为两件,其中一个防振支架、防共振隔板及连接装置构成第一装配结构;另一个一个防振支架、防共振隔板及连接装置构成第二装配结构。
优选的,其中在所述第一装配结构中,一对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件均通过紧固组件连接防共振隔板。
优选的,其中在所述第二装配结构中,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件通过紧固组件连接防共振隔板;另一个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件作为导向板紧贴防共振隔板。
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和防共振隔板,所述螺母固定在螺栓的另一端,用于加紧第一连接板和防共振隔板;所述螺母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还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和防共振隔板,所述螺母固定在螺栓的另一端,用于加紧第一连接板和防共振隔板;所述螺母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还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防共振隔板包括纵向布置的主板和一对横向并列布置的夹板;一对所述夹板之间设有间隙,用于固定多个并列布置的鳍片管。
优选的,所述主板一侧还设有一对隔板,一对所述隔板分别连接一对夹板;所述隔板用于分隔主板和鳍片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机余热锅炉过热器防共振隔板组件,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由原来的相互隔离改变为防振隔板与防振支架一侧通过连接固定,其连接强度大,不容易发生振动,这样既保证了模块的整体结构刚度又解决了防振隔板的热膨胀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燃机余热锅炉过热器防共振隔板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铂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铂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3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对流受热面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锅炉脱氧剂投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