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钢桩台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53418.7 | 申请日: | 2018-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6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刘树祥;曾庆松;杨佩瑶;田雪;李阳;左亚东;张宇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9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台车主体 行走导轨 台车系统 行走油缸 柔性钢 钢桩 柔性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 平衡梁装置 船体结构 耳板 台车 侧向缓冲 缓冲油缸 缓冲装置 球铰连接 上下滑动 施工作业 疏浚设备 水下土壤 纵向设置 上端 高海况 缸杆 缸体 铰接 竖直 通孔 船体 船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钢桩台车系统,属于船舶疏浚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定位钢桩,定位钢桩的下部可上下滑动地竖直插入水下土壤中;行走导轨,行走导轨纵向设置有两条,行走导轨布置在船体结构上;台车主体结构,定位钢桩的上部嵌设在台车主体结构上端面的通孔内,台车主体结构通过柔性缓冲装置与两行走导轨连接,柔性缓冲装置中设置有前平衡梁装置、后平衡梁装置、缓冲油缸以及侧向缓冲垫;行走油缸,行走油缸的缸杆耳板与船体结构的耳板铰接,行走油缸的缸体与台车主体结构球铰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钢桩台车系统实现了台车在横向和纵向的旋转,设有缓冲装置,能够极大地降低作用在台车和船体之间的力和力矩,能在较高海况下施工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疏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柔性钢桩台车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绞吸挖泥船是航道疏浚和港口建设疏浚的主力船型之一,随着疏浚需求的不断加大,绞吸挖泥船正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绞吸挖泥船是一种系统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的疏浚技术装备。其中定位钢桩台车系统是大型绞吸挖泥船核心关键系统。
定位钢桩台车系统主要由主桩台车装置和副桩装置两部分组成。主桩一般置于船艉或船艏中间开槽内的台车上,台车上有一组轮子可以在槽内的轨道上前后移动,靠台车上的油缸推拉船体移动;辅桩一般固定于左或右舷的尾端或首端,配合主桩实现挖泥船的移船操作.台车的初始一般位于开槽前端且主钢桩插入泥中,绞刀在横移绞车的驱动下扇形扫挖泥面,当绞刀头达到挖泥深度后需移动船位,台车的行走油缸顶推或拉船体向前移动,直到台车行走至开槽尾端,待又需移动船位时,辅桩下放至泥中,主桩升起一定高度,用行走油缸拖拉台车至开槽前端,主桩下放、辅桩升起,下一个移船周期开始。
目前定位钢桩台车与船体之间多为刚性的固定连接。这对于需在出海口和近海等非遮蔽水域施工大型绞吸挖泥船来说,海浪会使船体产生较大的运动,在船舶、钢桩和台车之间将产生很大的附加力和力矩,容易损坏钢桩。而在钢桩定位台车设置缓冲系统,同时能使台车与船舶之间具有足够的刚性,这种刚性能够保证挖泥船进行有效的切削,但又不会使台车与船舶之间刚性过大,使连接部分变形或损坏。这种定位台车称为柔性台车系统。目前现有柔性钢桩台车定位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问题如下:
1)台车装置总体尺寸较大,这将造成有效行走距离较小或者挖泥船开槽长度变大。
2)由于行走油缸需同时贯穿前后平衡梁,对平衡梁的设计不利。
3)台车允许船舶纵向倾角较小,通常在2°以内,不能适应高海况作业需求。
4)需要设置数量较多的台车行走油缸,初期和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柔性钢桩台车系统,钢桩定位台车上还包括缓冲装置,该装置允许台车绕横轴与纵轴旋转一定角度,能够极大地降低作用在台车和船体之间的力和力矩,实现较高海况下施工作业。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柔性钢桩台车系统,包括:
定位钢桩,所述定位钢桩的下部可上下滑动地竖直插入水下土壤中;
行走导轨,所述行走导轨设置有两条,两所述行走导轨纵向布置在所述船体结构上;
台车主体结构,所述台车主体结构的上端面设置有一贯穿的通孔,所述定位钢桩的上部嵌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台车主体结构通过柔性缓冲装置与两所述行走导轨连接;所述柔性缓冲装置设置有前平衡梁装置、后平衡梁装置、若干缓冲油缸以及若干侧向缓冲垫,所述后平衡梁装置可旋转地与所述台车主体结构的后部铰轴铰接,所述前平衡梁装置的顶部耳板与若干所述缓冲油缸的缸杆耳板铰接,若干所述缓冲油缸的缸体耳板与所述台车主体结构的耳板铰接,若干所述侧向缓冲垫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结构的沿所述行走导轨方向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3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河淤泥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