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度计用控温排液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52700.3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6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泉;刘洋;鞠茜;才洪美;梅顺平;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主分类号: | G01N9/04 | 分类号: | G01N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文雯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液管 控温 电加热芯管 管本体 密度计 本实用新型 油液 真空管 影响工作效率 电源适配器 保温管道 定位插口 工作进程 连接插口 耐热橡胶 一端连接 隔热 导出 保温 加热 电线 凝固 受阻 塑料 检测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度计用控温排液管,包括排液管本体(1)和设于排液管本体外的控温调节管,排液管本体一端设有连接插口(101),另一端连接有末端排液管;末端排液管包括管本体和设于管本体外的隔热真空管(103);管本体的材质为耐热橡胶材质,末端排液管的两端设有塑料定位插口(104);控温调节管包括套设于排液管本体外的电加热芯管和套设于电加热芯管外的保温管道(301);电加热芯管上设有电线和电源适配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各组件的相互配合,在密度计检测完毕后,进行油液导出时,对油液进行保温或加热,从而避免其在该过程受冷凝固,造成实验或工作进程受阻,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度计用控温排液管。
背景技术
密度计是测量流体密度的分析仪器。密度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密度或比重与物质的成分有关,所以常用密度计来检测如酒精、石油产品、酸碱溶液、煤气和天然气等的品质。密度计还可用于这类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密度计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实验或质检过程中,经常会对硬脂油等熔高的油液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须从密度计的排液口利用管道将检测后的油液导出,此时,这些熔点高的油液在导出的过程中受冷凝固,在排液管道内凝固,造成实验或质检工作受阻,影响实验或工作进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密度计用控温排液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密度计用控温排液管,包括排液管本体和设于排液管本体外的控温调节管,所述排液管本体一端设有连接插口,另一端连接有末端排液管;所述末端排液管包括管本体和设于管本体外的隔热真空管;所述管本体的材质为耐热橡胶材质,所述末端排液管的两端设有塑料定位插口;所述控温调节管包括套设于排液管本体外的电加热芯管和套设于电加热芯管外的保温管道;电加热芯管上设有电线和电源适配器,所述保温管道对应电线设有让位孔;所述排液管本体的长度为35-70cm,末端排液管的长度为2-8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管道的材质为岩棉、玻璃棉、橡塑海绵、聚乙烯、复合硅酸盐或硅酸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液管本体为塑料、金属、合金材质或不锈钢材质的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液管本体上套设有一级电加热芯管和二级电加热芯管,一级电加热芯管设于排液管本体一端,所述二级电加热芯管设于排液管本体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若干个支撑调节架,所述支撑调节架包括升降调节杆、设于升降调节杆一端的球形定位器和设于升降调节杆另一端的底座;所述保温管道上设有球形让位腔,所述球形让位腔与球形定位器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底座的材质为橡胶软垫,所述橡胶软垫的厚度为2-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液管本体、电加热芯管和保温管道的厚度比为1:2-3:2-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各组件的相互配合,在密度计检测完毕后,进行油液导出时,对油液进行保温或加热,从而避免其在该过程受冷凝固,造成实验或工作进程受阻,影响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排液管本体外设置控温调节管,可以将排液管本体的内部环境控制在熔点温度之上,保证油液的流动性。
末端排液管与废液缸配合,由于其长度设置较排液管本体短,在配合隔热真空管在短时间内进行隔热,从而保证最后的一端隔热。
本申请的排液管本体和末端排液管通过塑料定位插口插接,且排液管本体末端排液管都可以定时更换清洗。使用寿命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2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料密度称重自动反馈装置
- 下一篇:萃取界面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