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52460.7 | 申请日: | 2018-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5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任帅;燕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倪金荣 |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电机 电动汽车能量 状态信号 坡度传感器 动力电池 能量回馈 车桥 回馈 电池状态信号 数字输入接口 制动踏板状态 本实用新型 控制器成本 车速信号 电动汽车 滑行状态 控制策略 外界干扰 油门踏板 电连接 算法 驾驶 室内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电动汽车采用坡度传感器在滑行状态进行能量回馈时,坡度传感器易受到外界干扰,识别算法复杂,控制器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系统,主要由VCU、MCU、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车桥组成;VCU通过CAN线与MCU相连;MCU分别与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电连接,驱动电机与车桥相连;VCU接收油门踏板状态信号、制动踏板状态信号、车速信号、ABS状态信号、驱动电机状态信号、BMS电池状态信号,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内的K1开关和K2开关,所述K1开关和K2开关分别与VCU的数字输入接口连接,通过控制K1开关和K2开关,执行不同的能量回馈控制策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系统。
背景技术
能量回馈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最大的区别之一。车辆行驶过程中,尤其在满载时,具有极大的动能。传统汽车的车辆在进行制动时,将动能全部转化为热能浪费掉了。而对于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当车辆进行滑行或者制动操作时,其驱动电机作为发电机,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向动力电池充电,通过能量回馈储存起来,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对改善能耗效果非常明显。
国内现有的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大多只能在驾驶员踩刹车时才进行能量回馈,车辆滑行时没有回馈机制。车辆在高速滑行或者下坡滑行时,为了降低车速或缩短滑行距离,驾驶员必须踩刹车进行机械制动,虽然通过刹车能量回馈收集了部分动能,但是相当一部分动能仍转化为热能损失掉了。
虽然国外的一些电动汽车在整车控制器(VCU)中设置坡度传感器,可通过当前坡度信号(车重信号)执行不同的车辆滑行能量回馈机制。但是坡度传感器易受到外界干扰,识别算法复杂,且增加了控制器成本,目前国内无法普遍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动汽车采用坡度传感器在滑行状态进行能量回馈时,坡度传感器易受到外界干扰,识别算法复杂,控制器成本高等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系统,主要由VCU、MCU、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车桥组成;VCU通过CAN线与MCU相连;MCU分别与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电连接,驱动电机与车桥相连;VCU接收油门踏板状态信号、制动踏板状态信号、车速信号、ABS状态信号、驱动电机状态信号、BMS电池状态信号,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内的K1开关和K2开关(均为车用普通开关),所述K1开关和K2开关分别与VCU的数字输入接口连接,通过控制K1开关和K2开关,执行不同的能量回馈控制策略。
进一步地,还包括AMT和TCU,所述驱动电机通过AMT与车桥相连;所述TCU通过CAN线与VCU相连。
一种基于上述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系统的能量回馈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VCU判断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超过98%,
如果未超过98%,则转入步骤2;
如果超过98%,则不进行任何能量回馈操作;
步骤2:VCU判断车速是否高于车速设定值,
如果高于车速设定值,则转入步骤3;
如果低于车速设定值,则不进行任何能量回馈操作;
步骤3:VCU判断制动踏板是否为松开状态,
如果是,则转入步骤4;
如果不是,则忽略开关K1、开关K2的状态,具体的,制动踏板非松开状态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当轻度踩踏制动踏板时,VCU通过其模式识别模块判断驾驶员希望慢慢调整车辆滑行的距离时,VCU向MCU发送负扭矩T3,实现能量回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24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回退下部受流器
- 下一篇:一种磁流变液介导制动电涡流缓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