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碰撞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50379.5 | 申请日: | 2018-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3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兵;周志家;何刚;苏孟军;赵庆伟;周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凌云高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 地址: | 300353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平台 液压缸 冲击力传感器 角度传感器 测试车 连接轴 碰撞柱 新型汽车保险杠 角度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 碰撞测试 控制器 测试成本 测试数据 方便操作 内部安装 驱动机构 生产流程 水平设置 左右两侧 电连接 下端面 凹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碰撞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角度调节机构、测试车、碰撞柱、冲击力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的测试平台在地面上水平设置,在测试平台上设置有测试车,在测试平台的前端固装有碰撞柱,在碰撞柱上安装有冲击力传感器;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由液压缸、连接轴及角度传感器构成,在所述测试平台的下端面后端左右两侧铰装有液压缸,该液压缸固定在地面下方所设置的凹坑内,在所述测试平台的前端内部安装有一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连接轴,在该连接轴上安装有角度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器与测试车的驱动机构、冲击力传感器、液压缸以及角度传感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操作、降低测试成本、缩短生产流程、测试数据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碰撞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汽车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新车型不断出现,汽车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周期越来越短,而汽车的安全性也成为消费者和汽车制造企业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汽车保险杠作为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的车身构件,在低速碰撞事故中,对于保护车身以及人身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汽车保险杠的碰撞力测试均由外包的机构完成,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还延长了生产流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方便操作、降低测试成本、缩短生产流程的新型汽车保险杠碰撞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汽车保险杠碰撞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平台、角度调节机构、测试车、碰撞柱、冲击力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的测试平台在地面上水平设置,在测试平台上设置有测试车,在测试平台的前端固装有碰撞柱,在碰撞柱上安装有冲击力传感器;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由液压缸、连接轴及角度传感器构成,在所述测试平台的下端面后端左右两侧铰装有液压缸,该液压缸固定在地面下方所设置的凹坑内,在所述测试平台的前端内部安装有一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连接轴,在该连接轴上安装有角度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器与测试车的驱动机构、冲击力传感器、液压缸以及角度传感器电连接。
而且,所述测试平台的前端面为弧形面。
而且,还包括防爆玻璃房,所述的测试装置罩装在防爆玻璃房内。
而且,还包括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安装在防爆玻璃房的墙面上,该显示屏与控制器电连接。
而且,所述的测试车由车体、配重及工件安装机构构成,在所述的车体上安装有配重,在所述车体的前端设置有工件安装机构;所述的工件安装机构由定位孔及连接件构成,在所述车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前车板,在前车板长度方向的中部上水平均布有定位孔,定位孔的上下部分为镂空结构,在定位孔处安装有连接件,该连接件由连接块、连接螺杆、安装孔及安装螺杆构成,在所述连接块的后端面中部固装有连接螺杆,在连接块上对应镂空位置制有安装孔,在安装孔上安装有固定工件的安装螺杆,所述的连接件通过连接螺杆安装在定位孔上。
而且,所述的车体为由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车体。
而且,所述的测试平台的台面为由柏油铺设的路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新型汽车保险杠碰撞测试装置,使用时,根据要测试工件的长度调整连接件在前车板上的位置,然后将测试工件通过安装螺杆固定在车体上,随后,启动开关,根据测试要求,可调整测试平台的倾斜角度,来实现惯性碰撞测试或行驶中碰撞测试,然后,使测试车与测试柱发生碰撞,冲击力传感器将力值转换为电信号后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并结合测试工件在碰撞后产生的凹陷深度、行车速度等值对保险杠的碰撞性能进行综合的考量,保证使用安全。通过玻璃房的设置,避免因测试车高速行驶时,击落下的碎片打伤测试人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凌云高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凌云高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03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