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8686.X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3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贵;李东升;董旭佳;王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康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20;C02F1/52;C02F1/32;C02F1/72;C02F1/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韩晓娟 |
地址: | 7250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催化氧化池 微波催化 反应池 活性碳 活性炭吸附层 护管 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微波发射器 絮凝沉淀池 光催化板 沉降筒 上方处 内壁 石英 圆柱形石英 处理效率 达标排放 顶端开口 环形滤板 运行成本 紫外灯管 纵向间隔 进水管 出水 轴套 连通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沉淀池、光催化氧化池及微波催化活性碳反应池,絮凝沉淀池内设有沉降筒,且沉降筒的顶端开口与进水管连通;光催化氧化池内同轴套设有圆柱形石英护管,石英护管内设有紫外灯管,光催化氧化池与石英护管之间纵向间隔设有多个光催化板;光催化氧化池内位于光催化板的上方处设有第二环形滤板;微波催化活性碳反应池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微波催化活性碳反应池内位于活性炭吸附层上方处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微波发射器,微波催化活性碳反应池内位于活性炭吸附层下方处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微波发射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投资小、占地小、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最终出水均能够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环境、资源、人口成为世界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全球环境的恶化程度与日剧增,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随着电子、电镀、线路板、家电拆解行业的无序发展,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逐年增多,已经对我国土壤、河流、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政府已经把重金属污染列入要紧迫解决的问题。
重金属污染具有持久性、扩散性、富集性特点:(1)持久性:它是不可降解的,会在土壤中存在成百上千年;(2)扩散性:它可以随着地表水、地下水流动而由局部扩散到更广的范围;(3)富集性:无论水中或土壤中的重金属,都会沿着食物链向生物链高端富集,最终进入人体,造成对人类健康的持久危害。
目前国内外对混合重金属废水的治理广泛采用的技术是化学法,它是在废水中加入大量碱性化学物,使重金属形成重金属氧化物从废水中沉淀出来。这种方法已经有几十年历史,技术成熟,重金属去除率较高。但在现实运行中,却有三个障碍:1、最佳沉淀pH互不覆盖,这些重金属氢氧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两性特征,最佳沉淀pH互不相容,所以必须分批处理,分别调节pH;2、胶体难沉淀,有些重金属氢氧化物本质上是一种胶体,很难澄清,因此,必须加入絮凝剂并调节最佳pH;3、只有非络合型金属离子才能产生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在生产实践中,这种混合型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75%以上都是络合型的,必须通过破络反应才能使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上三大问题使整个废水处理工艺很复杂,要多次调节pH,多次加入不同氧化剂、酸、碱及絮凝剂多次澄清。于是,整个设备自控系统复杂,造成投资大、占地大、运行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开发出一种不受上述障碍限制,且运行简单,处理效率高的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金属去除设备自控系统复杂、投资大、占地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沉淀池、光催化氧化池以及微波催化活性碳反应池,所述絮凝沉淀池一侧的上端设有絮凝剂进料口,相对另一侧的上端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絮凝沉淀池的顶端设有进水管,底端设有第一排泥管,所述第一排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絮凝沉淀池内设有沉降筒,所述沉降筒通过多个支杆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内壁固接,且所述沉降筒的顶端开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底端开口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底端之间留有距离;所述絮凝沉淀池内位于所述支杆的上方处设有第一环形滤板,所述第一环形滤板套接在所述沉降筒上,且所述第一环形滤板位于所述絮凝剂进料口的上方以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下方;
所述光催化氧化池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通,所述光催化氧化池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光催化氧化池内同轴套设有圆柱形石英护管,所述石英护管内设有紫外灯管,所述光催化氧化池内纵向且间隔设有多个光催化板,所述光催化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光催化氧化池的内壁上,相对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石英护管的外壁上;所述光催化氧化池内位于所述光催化板的上方处设有第二环形滤板,且所述第二环形滤板套设在所述石英护管上;所述光催化氧化池的底端设有第二排泥管,所述第二排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光催化氧化池侧壁上端设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滤板的上方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康学院,未经安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86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