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8638.0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5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礼斌;孔庆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礼斌 |
主分类号: | A47C19/12 | 分类号: | A47C19/12;F16B12/54;F16B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朱鑫乐 |
地址: | 2131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脚 齿部 啮合板 折叠床 套管 长杆 压平 转动连接 上端点 铰接 啮合 本实用新型 交叉铰接 平行设置 固定撑 铰接点 可折叠 限位板 点位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床,包括:两根可折叠且平行设置的长杆,多组相互交叉铰接形成交叉点的第一支承脚和第二支承脚,每组的第一支承脚的上端点与一个长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承脚的上端点与另一根长杆转动连接;还包括压平杆,压平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承脚上并且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一铰接点位于交叉点的上部;啮合板,啮合板固定在交叉点上部的第二支承脚上,啮合板的表面具有第一齿部;套管,套管套定在压平杆上,套管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表面具有第二齿部,第二齿部与第一齿部啮合。此种折叠床便于固定撑开,防止手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床,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床。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起初是在两端支架撑开以后,通过与一个支架铰接的铰接杆的另一端上开设有U型槽,然后通过U型槽与支架杆卡接配合固定。此种固定方式效果一般,并且U型槽口的存在,很容易弄伤人们的手部,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便于固定且不会伤人手部的折叠床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床在安装固定的时候容易弄伤人们的手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床,包括:两根可折叠且平行设置的长杆,多组相互交叉铰接形成交叉点的第一支承脚和第二支承脚,
每组的第一支承脚的上端点与一个长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承脚的上端点与另一根长杆转动连接;
还包括压平杆,所述压平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承脚上并且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交叉点的上部;
啮合板,所述啮合板固定在所述交叉点上部的所述第二支承脚上,所述啮合板的表面具有第一齿部;
套管,所述套管套定在所述压平杆上,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具有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齿部的上表面向所述交叉点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一侧固定有隔板。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工艺口。
作为优选,所述长杆包括三端连接头、两个直杆和两个L形连接头;
所述三端连接头包括两个T形端头,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长端的横截面呈弧形状,两个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长端形成第一管部,一个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短端与另一个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短端形成第一铰接部;
一个所述直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另一个所述直杆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
所述L形连接头包括两个L形端头,所述L形端头的第二长端的横截面呈弧形状,两个所述L形端头的第二长端形成第二管部,一个所述L形端头的第二短端与另一个所述L形端头的第二短端形成第二铰接部;
一个所述直杆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直杆的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
作为优选,相互交叉铰接形成所述交叉点的所述第一支承脚和所述第二支承脚具有三组;
其中一组中的所述第一支承脚的上端点插接在位于一个所述长杆上的所述第一管部中,所述第二支承脚的上端点插接在位于另一个所述长杆上的所述第一管部中;
其余两组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承脚分别插接在位于一个所述长杆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管部中,两个所述第二支承脚分别插接在位于另一个所述长杆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管部中;
三个所述第一支承脚互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承脚包括上短杆、下短杆和两个Z形连接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礼斌,未经陈礼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8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床
- 下一篇:一种双层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