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橡胶圈的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5836.1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0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蒙;刘守兴;王启民;邰烨;田成;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阳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模 下模 减震橡胶圈 加工装置 分型 机械制造技术 本实用新型 防震橡胶圈 环形筒状 技术特点 截面形状 空心腔体 模具使用 模具寿命 模具形成 梯形结构 合模缝 磕碰 尖角 受力 压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震橡胶圈的加工装置,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它是由上模与下模构成,在上模与下模连接之间设有一端截面形状是梯形结构的环形筒状空心腔体;上模与下模的分型合模缝位于梯形截面的上底与腰的交点上可以避免减震橡胶圈压装时的受力开裂可能性;上模与下模分型所形成的夹角α、α1在90°‑180°之间,可以避免模具形成尖角,防止模具使用过程中磕碰损坏,提高模具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圈的加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减震橡胶圈的加工装置,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利用两开模具生产一种一端截面为梯形的减震橡胶圈时,传统的加工装置设计为:其上模、下模的分型面位于梯形下底与腰的交点上,此结构设计生产的减震橡胶圈的合模缝在压装过程中受长时间的挤压力,容易开裂。
当将上模和下模的分型面移动到梯形上底与腰的交点时,传统设计的橡胶圈加工装置会在下模位置形成尖角,该尖角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磕损、压伤,缩短模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利用两开模具生产一种一端截面为梯形的减震橡胶圈的加工装置,该加工装置的分型面位于梯形下底与腰的交点时,合模缝受力非常大,压装时容易开裂,当分型面移动到位于梯形上底与腰的交点时,下模位置形成尖角容易磕碰损坏的现象,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减震橡胶圈的加工装置,它是由上模与下模构成,在上模与下模连接之间设有一端截面形状是梯形结构的环形筒状空心腔体。
上模是T形结构,下模是U形结构,上模与下模的合模缝分型位于梯形截面的上底与腰的交点上。
上模与下模分型所形成的合模缝与合模缝的夹角α、α1在90°-180°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上模和下模在设计上将合模缝移动到减震橡胶圈截面形状为梯形端面处,避免了减震橡胶圈受力时开裂的可能性。上模与下模分型所形成的角α、α1分别大于90°可以避免模具形成尖角,防止模具使用过程中磕碰损坏,提高模具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减震橡胶圈的加工装置,它是由上模2与下模3构成,上模2截面是T形结构,下模3截面是U形结构,上模2与下模3上端的分型合模缝与梯形上底所形成的合模缝的夹角α为120度;上模2与下模3下端的分型合模缝与梯形腰所形成的合模缝的夹角α1为150度。
根据不同的需求,减震橡胶圈的大小由上模2与下模3之间形成的环形筒状空心腔体1的大小其外形可大可小,一端截面形状是梯形结构,另一端可以是平面或者截面是梯形、圆弧。
将分型合模缝移动到减震橡胶圈的上、下面上,合模缝压装时不受力,可以避免减震橡胶圈开裂。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模2与下模3之间形成的环形筒状空心腔体1所压制的减震橡胶圈零件结构设计的实现方式:模具设计为两开模,上模2与下模3分型合模缝所形成的角α、α1分别大于90°,可以避免模具形成尖角,防止模具使用过程中磕碰损坏,提高模具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阳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咸阳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58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