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4210.9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7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皖江;申国平;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润高碳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2121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料通孔 出料支管 振动筛 出料主管 第一开关 高纯石墨 碳材 本实用新型 人力物力 省时 省力 垂直 节约 生产 流通 | ||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包括振动筛,振动筛上垂直设有出料主管,出料主管一端与振动筛相连,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料支管与第二出料支管,第一出料支管上设有第一分散出料通孔,第一分散出料通孔处设有第三出料支管,第一分散出料通孔内设有第一开关装置,第二出料支管上设有第二分散出料通孔,第二分散出料通孔处设有第四出料支管,第二分散出料通孔内设有第二开关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第一开关装置与第二开关装置,来控制整体的流向与流通速度,省时省力,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较低,一料多出,简单方便,满足不了厂家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纯石墨碳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钢和铸造行业中,国内目前一般采用电煅无烟煤、天然石墨、煅烧石油焦、沥青焦以及碳素行业用作电极石墨化过程中的电阻料作为增碳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含有超量有害元素,特别是硫、氮、磷等杂质,严重地影响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同时,上述材料由于固定碳含量较低,品质不稳定,也根本无法满足作为新一代二次锂离子电池的碳负极材料、飞机及高速列车的摩擦材料、镁碳砖增碳材料、核反应堆减速材料以及其他碳复合材料的需要。因此开发生产高纯石墨碳材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高纯石墨碳材是以罐式炉生产的煅烧石油焦为原料,经过2500~3000℃高温石墨化所形成的,为黑色颗粒状固体,碳含量高、导热系数高、电阻率低、润滑性能好,作为冶金铸造用高效增碳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核工业、化工、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现有的高纯石墨碳材的加工系统出料装置出口单一,有时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上限或下限归堆,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了生产费用和民工的劳务费,也加大了工艺工作量,耗时较长,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满足不了厂家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包括振动筛,所述的振动筛上垂直设有出料主管,所述的出料主管一端与振动筛相连,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料支管与第二出料支管,所述的第一出料支管与第二出料支管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80°-85°,所说的第一出料支管上设有第一分散出料通孔,第一分散出料通孔处设有第三出料支管,第一分散出料通孔内设有第一开关装置,所述的第一出料支管与第三出料支管之间的夹角为75°,所述的第二出料支管上设有第二分散出料通孔,第二分散出料通孔处设有第四出料支管,第二分散出料通孔内设有第二开关装置,所述的第二出料支管与第四出料支管之间的夹角为75°,所述的第一开关装置与第二开关装置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所述的第一开关装置包括手柄与联动杆,所述的手柄的长度为联动杆的长度的两倍,所述的手柄通过转动轴与联动杆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联动杆上设有翻板,所述的翻板的厚度为0.5-0.8cm。
上述的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出料支管与第二出料支管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以出料主管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设置。
上述的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三出料支管位于第一出料支管内侧,第四出料支管位于第二出料支管内侧,第三出料支管与第四出料支管两者对立设置。
上述的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三出料支管与第四出料支管之间的距离为3-5m。
上述的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出料支管、第二出料支管、第三出料支管与第四出料支管大小、形状均相同,管径为15-20cm。
上述的一个高纯石墨碳材生产用一料多出装置,其中,所述的出料主管位于振动筛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润高碳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润高碳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4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