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并联装置的地热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2903.4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2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宋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天泽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2 | 分类号: | F24D3/1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热管 并联装置 紧固组件 卡紧槽 本实用新型 长度方向移动 连接为一体 并排设置 局部变形 外壳内部 束缚 压紧力 夹持 紧固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性好、相邻地热管之间具有束缚力的具有并联装置的地热管组件,多根地热管之间安装有并联装置,所述并联装置能够将多根地热管连为一体;所述并联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形成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多个地热管卡紧槽;所述地热管卡紧槽能够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整相邻地热管之间的间距;所述并联装置还具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能够紧固、并限制所述地热管卡紧槽的移动、以及所述夹持地热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并联装置的地热管组件,通过并联装置能够将并排设置的多根地热管连接为一体,同时,利用并联装置的紧固组件能够对地热管提供一定的压紧力,这样,相邻地热管之间会形成束缚力,避免出现局部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修、采暖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并联装置、提高整体稳定性、降低采暖成本的地热管组件。
背景技术
当代楼房,尤其是冬季较为寒冷的北方城市,采暖设施是一项重要指标,用户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采暖中,这样在冬季来临时,房屋内依然能够保持着25℃以上的室温。
而现有技术中,采暖主要是利用暖气、或地热。尤其是后者,地热采暖越来越受用户喜爱,其无需另外在室内空间内预留散热片的安装空间,也不会由于安装了过多的散热片而影响室内装修的美观度。而地热主要通过地热管将热水输送至楼房的地面以下,通过热交换对房屋室内进行加热、升温。
经研究发现,地热管虽然具有很好的采暖效果,但是由于一般地热管都是PE材质,其相比散热片的金属材质结构强度差一些,尤其是地热管的安装位置,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地热管结构进行改进。
在室内地暖采暖中,为了提高采暖效果,一般都会设置多根地热管并联布设在室内的地面中,对于预埋于地下的地热管都会有相应的固定装置对其加固,但是地热管暴露于外部的部分并没有加固装置对其加固,尤其是在地热管数量较多时,任意一根地热管出现移位或者变形,不单单会影响这一根地热管的布线和质量,如果变形过大,还会影响到相邻的地热管的布线和结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地热管都会利用管卡或其他紧固件将地热管暴露于地面以上的部分与墙体或结构体固连为一体,但是,其仍然是单独固定,长时间容易出现个别地热管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相邻地热管之间具有束缚力的具有并联装置的地热管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并联装置的地热管组件,包括多根部分延伸至地面以外的地热管;
多根所述地热管之间安装有并联装置,所述并联装置能够将多根地热管连为一体;
所述并联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形成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多个地热管卡紧槽,每个所述地热管卡紧槽对应一根地热管;
所述地热管卡紧槽能够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整相邻地热管之间的间距;
所述并联装置还具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能够紧固、并限制所述地热管卡紧槽的移动、以及所述夹持地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外壳分体,每根所述外壳分体上形成有紧固槽,所述紧固槽内具有滑槽,所述紧固槽和所述滑槽均沿所述外壳分体的长度方向布设;
所述地热管卡紧槽置于所述紧固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
所述外壳的两端形成为紧固端,所述紧固组件固连于所述紧固端处,并使两根外壳分体相互靠拢以夹紧所述地热管卡紧槽。
进一步的,所述地热管卡紧槽为包括两个地热管卡紧槽分体的分体式结构,每个所述地热管卡紧槽分体均滑动连接于一个所述滑槽内,且所述地热管卡紧槽分体成半圆形结构,所述地热管卡紧槽分体的半圆形结构的最外端与所述滑槽贴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天泽管业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天泽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2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