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排水涵洞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9050.9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4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彦;黄仰收;张明欣;崔兰;李海喜;汪伟;刘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001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衬砌 仰拱衬砌 本实用新型 初期支护 排水涵洞 仰拱 填充 模筑混凝土层 侧面固定 外侧面 墙身 挖方 生态环境影响 现浇混凝土层 工程造价 厚度一致 环形结构 混凝土层 路基工程 路基排水 施工难度 锚喷 涵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工程,具体是一种新型排水涵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涵洞在设置于挖方段时占地范围大、施工难度高、工程造价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问题。一种新型排水涵洞,包括墙身、仰拱衬砌、仰拱填充;墙身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其中,初期支护为锚喷混凝土层;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层,且二次衬砌的外侧面与初期支护的内侧面固定为一体;仰拱衬砌为模筑混凝土层,且仰拱衬砌的厚度与二次衬砌的厚度一致;仰拱衬砌的两侧边分别与二次衬砌的两侧边固定为一体,且仰拱衬砌和二次衬砌共同围成环形结构;仰拱填充为现浇混凝土层,且仰拱填充的外侧面与仰拱衬砌的内侧面固定为一体。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挖方段路基排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工程,具体是一种新型排水涵洞。
背景技术
涵洞的作用是迅速排除公路沿线的地表水,保证路基安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涵洞主要分为盖板涵、拱涵、箱涵等。然而实践表明,现有涵洞在设置于挖方段时,均需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由此导致其占地范围大、施工难度高、工程造价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涵洞,以解决现有涵洞在设置于挖方段时占地范围大、施工难度高、工程造价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涵洞在设置于挖方段时占地范围大、施工难度高、工程造价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排水涵洞。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排水涵洞,包括墙身、仰拱衬砌、仰拱填充;墙身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其中,初期支护为锚喷混凝土层;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层,且二次衬砌的外侧面与初期支护的内侧面固定为一体;仰拱衬砌为模筑混凝土层,且仰拱衬砌的厚度与二次衬砌的厚度一致;仰拱衬砌的两侧边分别与二次衬砌的两侧边固定为一体,且仰拱衬砌和二次衬砌共同围成环形结构;仰拱填充为现浇混凝土层,且仰拱填充的外侧面与仰拱衬砌的内侧面固定为一体。
工作时,仰拱填充的内侧面和二次衬砌的内侧面共同围成排水通道。与现有涵洞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排水涵洞在设置于挖方段时,无需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而只需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因此其占地范围更小、施工难度更低、工程造价更低、对生态环境影响更小。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排水涵洞通过采用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由仰拱衬砌和二次衬砌共同围成),有效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因此其受沉降影响更小、抗震能力更强。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涵洞在设置于挖方段时占地范围大、施工难度高、工程造价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问题,适用于挖方段路基排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a-初期支护,1b-二次衬砌,2-仰拱衬砌,3-仰拱填充。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排水涵洞,包括墙身、仰拱衬砌2、仰拱填充3;墙身包括初期支护1a、二次衬砌1b;其中,初期支护1a为锚喷混凝土层;二次衬砌1b为模筑混凝土层,且二次衬砌1b的外侧面与初期支护1a的内侧面固定为一体;仰拱衬砌2为模筑混凝土层,且仰拱衬砌2的厚度与二次衬砌1b的厚度一致;仰拱衬砌2的两侧边分别与二次衬砌1b的两侧边固定为一体,且仰拱衬砌2和二次衬砌1b共同围成环形结构;仰拱填充3为现浇混凝土层,且仰拱填充3的外侧面与仰拱衬砌2的内侧面固定为一体。
初期支护1a的外侧面顶端与仰拱衬砌2的外侧面顶端之间的距离为653cm;初期支护1a的外侧面左端与外侧面右端之间的距离为702cm。工作时,上述尺寸设计使得涵洞在开挖过程中弃土量较少,由此有利于保护环境。
墙身为曲墙式墙身,其拱顶的内径为300cm,其侧面曲边墙的内径为600cm;仰拱衬砌2的内径为679cm。工作时,曲墙式墙身能够增强涵洞的承受荷载能力,由此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未经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90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梁后浇带加固结构及设有后浇带的桥面板
- 下一篇:一种隧道口横风监测警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