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快速通行用自动发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8983.6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7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冯草清;曲宏刚;李项能;车思亮;谢昭炀;冯锡标;朱景福;张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北二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3/08 | 分类号: | G06K1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发卡机 转轴 本实用新型 旋转电机 支撑板 支撑杆 滚动轴承 主体左右两侧 弹性伸缩杆 收费站入口 表面倾斜 主体内壁 传送带 输出端 通行 绕接 相向 拥堵 轴壁 稳固 节约 司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快速通行用自动发卡机,包括自动发卡机主体,其特征在于,自动发卡机主体的表面倾斜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远离自动发卡机主体的一端通过滚动轴承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自动发卡机主体内壁固定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壁均固定连接有圆筒,两个圆筒的表面绕接有传送带,自动发卡机主体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相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便捷高效,对自动发卡机的稳固效果好,方便了司机取卡,大大的节约了时间,避免了收费站入口拥堵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发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快速通行用自动发卡机。
背景技术
自动发卡机指的是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即时发卡的自动设备,自动发卡机是一种新型的自动设备,广泛应用与停车场和高速收费站,它主要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人机交互技术,将传统的柜台发卡服务转移到自动设备上完成。
现有的自动发卡机外形一般都是箱体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存在着诸多不便,如自动发卡机的固定和移动,费时费力,过程过于繁琐不便,且现有的自动发卡机的取卡出也是在机体表面,不便于司机快速取卡,容易造成收费站处拥堵,耽误了广大司机朋友的时间,且加大了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取卡机安装移动繁琐不便和取卡速度慢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车辆快速通行用自动发卡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快速通行用自动发卡机,包括自动发卡机主体,所述自动发卡机主体的表面倾斜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自动发卡机主体的一端通过滚动轴承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自动发卡机主体内壁固定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壁均固定连接有圆筒,两个所述圆筒的表面绕接有传送带,所述自动发卡机主体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所述弹性伸缩杆的上下两侧均设设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与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弹性伸缩杆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一空腔,且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弹簧和卡块,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空腔的侧壁和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块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穿过第一空腔的侧壁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块相对应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自动发卡机主体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外杆,所述外杆内设有第二空腔,且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弹簧和内杆,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空腔的侧壁和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杆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穿过第二空腔的侧壁并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有U形板,且U形板与自动发卡机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地面垂直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快速通行用自动发卡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车辆快速通行用自动发卡机,通过设置有传送带,当自动发卡机通电工作时,旋转电机启动且带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一转轴旋转带动圆筒转动,圆筒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带动第二转轴上的圆筒转动,当车辆到达自动发卡机处时,从发卡口发出的卡会掉落在传送带上,然后经过传送带向前传送,该机构方便了司机取卡,大大的节约了时间,避免了收费站入口拥堵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北二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北二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8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卡箱及发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