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7681.7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2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火;郭鹏亮;汪超;刘小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2/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黄建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排 顶盖 热熔胶 底盖 孔洞 本实用新型 电芯容置腔 电池模组 负极极耳 软包电池 电芯 螺杆 模组 第二连接部 并排设置 侧面设置 层叠设置 框架侧面 相邻电芯 运动状态 正极极耳 用电器 顶层 断电 颠簸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其包括顶盖、至少两个框架、底盖、至少两个螺杆和至少两个铜排,至少两个框架层叠设置,顶盖设置于位于顶层的框架的顶部,底盖设置于位于底层的框架的底部,每一个螺杆依次贯穿顶盖、至少两个框架和底盖;每个框架上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电芯容置腔,每个电芯容置腔内容置一个电芯,电芯上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铜排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相邻电芯的负极极耳的第二连接部;每个铜排上还设置有孔洞,框架的侧面设置有热熔胶柱,热熔胶柱容置于孔洞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框架侧面设置热熔胶柱,使得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适应处于运动状态下的用电器,铜排不会因颠簸或其他因素而从电池模组脱落造成断电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是指外壳为软包装材料(通常为铝塑复合膜)的锂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安全性高、设计灵活等多种优点。软包动力电池(或软包电芯)在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电池正负极也采用电池极耳结构,不同于往常的塑壳及金属壳电池。
对比文件(公开号CN106299188A)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软包电池模块,其包括铝板和多个模组框架,每个模组框架上均安装有两个电芯,相邻的模组框架之间通过卡扣连接,能根据不同的容量和电压要求灵活的拼接出所需要的电池模组,轻松实现多电芯的串并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多个模组框架连成的整体模块两端均设有铝板,通过在多个模组框架连成的整体模块两端设置铝板,并且用长螺栓锁紧的结构,增强了模组的耐振动和耐冲击性能;提高了模组的完整性和通用性。模组框架的上端设有不相连的第一嵌铝条和第二嵌铝条,同时电芯的两个极尔分别与第一嵌铝条和第二嵌铝条连接,电芯极尔的焊接更加方便。”该对比文件中的第一嵌铝条分与模组框架、极尔硬性连接,第二嵌铝条分别与模组框架、极尔硬性连接,使得模组框架、嵌铝条、极尔三者之间存在应力,造成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嵌铝条容易从电池模组上脱落,以致电池模组断电或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件与电芯容易产生应力,同时长时间使用使得连接件容易损坏或者脱落造成软包电池不能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其包括顶盖、至少两个框架、底盖、至少两个螺杆和至少两个铜排,至少两个框架层叠设置,顶盖设置于位于顶层的框架的顶部,底盖设置于位于底层的框架的底部,每一个螺杆依次贯穿顶盖、至少两个框架和底盖;每个框架上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电芯容置腔,每个电芯容置腔内容置一个电芯,电芯上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每个铜排的一端设有连接正极极耳的第一连接部,铜排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相邻电芯的负极极耳的第二连接部;每个铜排上还设置有孔洞,框架的侧面设置有热熔胶柱,热熔胶柱容置于孔洞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铜排包括用于横向连接电芯的第一铜排和用于纵向连接电芯的第二铜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框架还包括凹槽和凸起结构,凹槽设置于框架的顶面上,凸起结构设置于框架的底面上,凹槽与相邻框架上的凸起结构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顶盖与底盖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杆的限位孔,每个框架上均设置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顶盖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底盖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框架侧面还设置有用于采集电芯电压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电芯电性连接,第一传感器通过第一导线与外部接收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框架侧面还设有用于采集电芯温度的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通过第二导线与外部接收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框架侧面还设有线夹,线夹用于夹持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76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