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阻抗强冷热的发动机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35398.0 | 申请日: | 2018-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3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海鸿 |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0R13/08;B62D25/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盖 壳体 左右两侧 冷热 软体 阻抗 撑杆固定孔 活动体 本实用新型 固定发动机 扣手凹槽 缓冲体 穿孔 上端 撑杆 防滑 放入 缓冲 下端 冲击力 底座 发动机 搭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阻抗强冷热的发动机盖,包括发动机盖壳体,发动机盖壳体上端中间开有扣手凹槽,且发动机盖壳体下端左右两侧相连有两个与其为一体的活动体,活动体中间开有活动穿孔,且发动机盖壳体前端左右两侧设有至少六个软体柱。该种具有阻抗强冷热的发动机盖,在打开发动机盖的时候,通过撑杆固定孔,因为撑杆固定孔内部底座有至少五个深3mm的凹槽,所以在将撑杆放入孔内进行固定发动机盖的时候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而在关闭发动机盖的时候通过软体柱,且软体柱均匀分布在发动机盖壳体前端左右两侧,可以搭配保护缓冲体进行缓冲关闭的冲击力,从而保护发动机跟发动机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阻抗强冷热的发动机盖。
背景技术
发动机盖又称发动机罩是最醒目的车身构件,是买车者经常要察看的部件之一,对发动机盖的主要要求是隔热隔音、自身质量轻、刚性强,发动机盖的在结构上一般中间夹以隔热材料,内板起到增强刚性的作用,其几何形状由厂家选取,基本上是骨架形式。
但现有的发动机盖,在打开时容易关闭难以固定住,在把发动机盖打开的时候,都会用撑杆撑起发动机盖,这样更加方便检查发动机,但是撑起后很容易自动关闭,这样导致使用者在检查发动机的时候容易受伤,并且在进行使用发动机的时候发动机盖难以隔音,使得发动机声音过大而造成噪音污染,从而影响的他人。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具有阻抗强冷热的发动机盖,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阻抗强冷热的发动机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打开时容易关闭难以固定住,并且在进行使用发动机的时候发动机盖难以隔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阻抗强冷热的发动机盖,包括发动机盖壳体,所述发动机盖壳体上端中间开有扣手凹槽,且发动机盖壳体下端左右两侧相连有两个与其为一体的活动体,所述活动体中间开有活动穿孔,且发动机盖壳体前端左右两侧设有至少六个软体柱,所述发动机盖壳体前端上部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软体柱之间设有两个撑杆固定孔,且发动机盖壳体前端中上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固定扣锁,所述发动机盖壳体前端中间开有放置凹槽,且放置凹槽上下两侧相接有缓冲体固定器,所述放置凹槽中间通过所述缓冲体固定器固定有保护缓冲体,且保护缓冲体前端上侧设有吸热网,所述发动机盖壳体剖面左侧布置有坚硬层,且发动机盖壳体剖面右侧紧密连接有吸热层,所述坚硬层与所述吸热层之间设有隔音棉,且保护缓冲体剖面左侧布置有散热体,所述散热体右端设有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软体柱均匀分布在所述发动机盖壳体前端左右两侧,且所述软体柱与发动机盖壳体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撑杆固定孔内部底座有至少五个深3mm的凹槽,且所述撑杆固定孔嵌入设置在发动机盖壳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网为至少三十个直径为1mm的圆孔组成,且所述吸热网与保护缓冲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棉与所述坚硬层和所述吸热层紧密连接,且所述隔音棉为纤维板和棉花混合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缓冲垫组成,且所述缓冲层与散热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具有阻抗强冷热的发动机盖,在打开发动机盖的时候,通过撑杆固定孔,因为撑杆固定孔内部底座有至少五个深3mm的凹槽,所以在将撑杆放入孔内进行固定发动机盖的时候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而在关闭发动机盖的时候通过软体柱,且软体柱均匀分布在发动机盖壳体前端左右两侧,可以搭配保护缓冲体进行缓冲关闭的冲击力,从而保护发动机跟发动机盖,利用保护缓冲体中的缓冲层,而且缓冲层为缓冲垫组成,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利用吸热网,并且吸热网为至少三十个直径为1mm的圆孔组成,可以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吸收发动机散出的热量,然后利用隔音棉,因为隔音棉为纤维板和棉花混合组成,所以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可以起到隔音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海鸿,未经郭海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53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贯通式减震器座加强结构
- 下一篇:一种易安装的汽车后盖外板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