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4814.5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4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安琪;刘建红;朱德荣;邢澄;宋涛;朱阳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E02D2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建筑物 复合地基 纠偏结构 本实用新型 地基处理技术 周边环境影响 结构稳定 上部结构 压缩垫层 自然沉降 沉降 纠偏 桩顶 桩基 承载 增设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纠偏结构包括若干增设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减沉复合地基,所述减沉复合地基承载所述既有建筑物;在所述既有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减沉复合地基的桩基桩顶设置有压缩垫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后期自然沉降纠偏,对上部结构无影响;能够实现既有建筑物的有效加固,保证既有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对既有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影响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既有建筑物投入使用时间的增长,会因基础不同位置的不同沉降的发生倾斜情况,造成既有建筑物的不稳定引起安全隐患。倾斜一般都是自沉降较小一侧向沉降较大一侧发生。传统纠偏方法一般属于强制纠偏,即在沉降较小的一侧进行卸土,使该侧的沉降因卸土变大直至其与沉降较大一侧的沉降基本相同,从而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强制纠偏。但当既有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较差时,在强制纠偏的过程中会出现结构开裂等现象。另外,这种传统方法的纠偏可控性较差,纠偏效果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通过在既有建筑物下方设置减沉复合地基,同时在沉降较小一侧设置压缩垫层来使既有建筑物后期自然沉降纠偏。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用于对发生倾斜的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和纠偏,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纠偏结构包括若干增设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减沉复合地基,所述减沉复合地基承载所述既有建筑物;在所述既有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减沉复合地基的桩基桩顶设置有压缩垫层。
所述减沉复合桩基中的其余桩基的桩顶锚入所述既有建筑物的基础之中。
所述减沉复合地基为若干静压钢管桩构成的群桩地基。
所述压缩垫层为挤塑板或橡胶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后期自然沉降纠偏,对上部结构无影响;能够实现既有建筑物的有效加固,保证既有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对既有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沉降较小一侧的桩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沉降较大一侧的桩顶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所示,图中标号1-4分别表示为:既有建筑物基础1、静压钢管桩2、压缩垫层3、锚杆4。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方法通过增设在既有建筑物基础下方的减沉复合地基实现,减沉复合地基由若干静压钢管桩构成的群桩地基。若干静压钢管桩布置在既有建筑物的底板以下,以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支撑,从而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加固。
本实施例中的既有建筑物的倾斜现状举例为:向东倾斜率3‰-4.1‰,平均向东倾斜3.4‰;向北倾斜率为8.9‰-11.8‰,平均向北倾斜10.4‰,已大于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规定的设计允许值4‰和国家行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1999(2004年版)的允许值7‰ 。因此,既有建筑物的中部和北部是沉降较大的一侧,而其南部是沉降较小的一侧。
如图2所示,在将中部和北部的静压钢管桩2与既有建筑物基础1之间相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是,将作为桩基的静压钢管桩2的桩顶通过锚杆4直接锚入既有建筑物基础1内。如图1所示,在位于南部的静压钢管桩2的桩顶与既有建筑物基础1之间设置压缩垫层3,压缩垫层3为具有较大压缩性的垫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4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吨位基桩抗拔支座
- 下一篇:一种履带式斗轮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