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TM32f030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4596.5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2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吕丹;郑晓东;崔连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61006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 一端连接 接地 晶振 工作电压 连接电阻 电阻 | ||
一种基于STM32f030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STM32f030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单片机U1的9号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U1的18号端连接晶振Y1的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U1的19号端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后接地。本实用新型用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STM32f030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
背景技术
本专利是针对现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研究设计的一种便携式仪器。本系统同传统试验仪不同,其是由硬件与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部分由用自行设计的最小系统板与键盘模块、lcd显示模块构成。软件控制代码用C语言编写,通过软硬件密切配合完成最后的产品,本系统主要制作目标是降低硬件成本、增强数据传输及运算的可视性、简化操作,可以大幅度减少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难度,降低学习门槛,增加学习趣味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STM32f030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简单便捷低成本为开发理念,不仅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样增加了教学演示模式。演示功能可以通过预设在芯片内部的操作来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演示,本模式兼容市面上大多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内容,能够起到辅助任课教师教学的作用。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STM32f030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单片机U1的9号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U1的18号端连接晶振Y1的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U1的19号端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1的20号端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2号端连接电阻排R1的8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3号端连接电阻排R1的7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4号端连接电阻排R1的6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5号端连接电阻排R1的5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6号端连接电阻排R1的4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7号端连接电阻排R1的3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8号端连接电阻排R1的2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9号端连接电阻排R1的1号端,
所述的电阻排R1的9号端连接电阻排R1的10号端、电阻排R1的11号端、电阻排R1的12号端、电阻排R1的13号端、电阻排R1的14号端、电阻排R1的15号端、电阻排R1的16号端后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单片机U1的21号端连接LCD芯片U2的4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22号端连接LCD芯片U2的5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23号端连接LCD芯片U2的6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9号端连接LCD芯片U2的7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8号端连接LCD芯片U2的8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7号端连接LCD芯片U2的9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6号端连接LCD芯片U2的10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35号端连接LCD芯片U2的11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大学,未经齐齐哈尔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4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理实验用磁场模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