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电路及灭弧直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2987.3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4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波;刘祥华;雷锦华;霍德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鹏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00 | 分类号: | H01H47/00;H01H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点开关 直流继电器 灭弧模块 控制模块 灭弧电路 灭弧 本实用新型 闭合 灭弧效果 断开 电火花 继电器 继电器保护电路 闭合状态 电磁干扰 检测模块 驱动模块 实时检测 输出控制 线圈连接 直流电源 体积小 占用 驱动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电路及灭弧直流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线圈和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连接在直流电源与负载之间,所述灭弧电路包括:与所述线圈连接,用于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触点开关闭合/断开的控制模块;与所述触点开关连接,用于消除所述触点开关闭合/断开时引起的电火花和电磁干扰的灭弧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灭弧模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灭弧模块的灭弧驱动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灭弧模块和所述触点开关连接,用于检测流经所述触点开关的电流和所述触点开关的闭合状态的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占用体积小,灭弧效果明显且可以实时检测灭弧效果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电路及灭弧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无论是在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电力系统领域或者是在移动电信通信领域、轨道交通领域和安防系统等领域,继电器都广泛的使用。
传统的机械式继电器,由于其内部没有设置灭弧装置,因此在继电器的触点开关在闭合/断开时会产生电火花,电火花的大小随着电流的大小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直流控制系统,电火花更加严重。较大电火花的产生会造成:烧蚀触点、产生电磁干扰、增加损耗、减小过电量等。因此,在继电器的设计和使用中如何有效准确的减少拉弧或浪涌电流对继电器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市面上也有在内部做了灭弧装置的专用的大电流直流继电器,但是其成本和价格高昂且体积较大,且其没有设置检测装置,无法对灭弧效果进行检测。
因此,传统的灭弧直流继电器存在成本高、体积大且无法实时检测灭弧效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电路及灭弧直流继电器,旨在解决传统的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电路存在的成本高、体积大且无法实时检测灭弧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电路,所述继电器包括线圈和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连接在直流电源与负载之间,所述灭弧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线圈连接,用于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触点开关闭合/断开;灭弧模块,所述灭弧模块与所述触点开关连接,用于消除所述触点开关闭合/断开时引起的电火花和电磁干扰;灭弧驱动模块,所述灭弧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灭弧模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灭弧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灭弧模块和所述触点开关连接,用于检测流经所述触点开关的电流和所述触点开关的闭合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弧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灭弧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型场效应管,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对应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弧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发光器和第一受光器;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发光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器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工作电压,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受光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受光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灭弧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受光器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鹏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鹏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29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