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保护控制负载的继电器的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32636.2 | 申请日: | 2018-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2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春;吴剑红;魏肃;柴智;刘全喜;黄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1/02 | 分类号: | H05B1/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极管 继电器 电阻 二极管 正极 控制端子 控制负载 直流电源 单片机 串接 射极 电路 本实用新型 集电极连接 供电回路 开关触点 负极 集电极 接地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控制负载的继电器的电路,可包括第一三极管N1、第二三极管N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二极管D1、继电器REL1、直流电源和单片机,第一三极管N1的集电极连接至二极管D1的正极和继电器REL1的控制端子之间的节点,直流电源的正极VDD连接至二极管D1的负极和继电器REL1的另一控制端子之间的节点,继电器REL1的开关触点串接至负载的供电回路中,第一三极管N1的射极连接至第二三极管N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N1和第二三极管N2的基极分别串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至单片机的IO口IO1,第三电阻R3一端接至第二三极管N2的基极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节点,另一端接至第二三极管N2的射极和接地点GND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控制负载的继电器的电路。
背景技术
用于保护控制负载(例如加热丝)的继电器的电路通常用一个三极管串行控制,但在电路中有可能出现三极管坏掉,产生短路使得继电器一直工作,这点从安规的角度是不安全的。为了能更早体现出这种现象,安规上要求在继电器没有工作时,用短接测试的方法验证继电器工作与否。如果工作了,就代表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保护控制负载的继电器的电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保护控制负载的继电器的电路,可包括第一三极管N1、第二三极管N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二极管D1、继电器REL1、直流电源和单片机,第一三极管N1的集电极连接至二极管D1的正极和继电器REL1的控制端子之间的节点,直流电源的正极VDD连接至二极管D1的负极和继电器REL1的另一控制端子之间的节点,继电器REL1的开关触点串接至负载的供电回路中,第一三极管N1的射极连接至第二三极管N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N1和第二三极管N2的基极分别串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至单片机的IO口IO1,第三电阻R3一端接至第二三极管N2的基极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节点,另一端接至第二三极管N2的射极和接地点GND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均为4.7kΩ。
进一步地,第一三极管N1和第二三极管N2的型号均为2N5551。
进一步地,二极管D1的型号为1N4148。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为电热丝。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路简单,成本低,不仅能够在回路短接测试的过程中保证继电器不工作,而且也能够确保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出现元器件短接而引起继电器继续工作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人身及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2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洪防潮的通讯基站
- 下一篇:一种快速降温式的电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