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苗木花卉栽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31466.6 | 申请日: | 2018-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0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冲;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1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盆体 硬质管 浮板 苗木花卉 栽培装置 渗水绳 植物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 棉线 有效减少 体内部 外盆体 贯穿 底壁 固接 外盆 浇水 湿润 保证 生长 土壤 管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苗木花卉栽培装置,包括外盆体,所述外盆体内部放置有内盆体,所述内盆体底部固接有浮板,所述浮板上设有硬质管,所述硬质管依次贯穿内盆体底壁、浮板,所述硬质管中间贯穿设有渗水绳,所述渗水绳两端均设有棉线。本装置有效减少浇水的次数,并且能够保证土壤的湿润,既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便于人们的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苗木花卉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美越来越高的追求,越来越多的白领们喜欢在办公桌上放置花卉盆栽,不仅可以绿化美观,还可以调养身心。目前,花卉盆栽分为水养和土养,但是大多数花卉不适宜水养,只能土养,可是土壤花卉盆栽往往需要浇水,但是很多人都没时间管理或乱浇水、乱施肥等的一些不合理做法会造成植物生长不好:少浇水植物会枯萎,多浇水植物根系会腐烂,因此植物花卉盆栽生长期相对短暂,对于经常外出的人,只能一次性浇很多水,或者长时间不浇水,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植物浇水不方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苗木花卉栽培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苗木花卉栽培装置,包括外盆体,所述外盆体内部放置有内盆体,所述内盆体底部固接有浮板,所述浮板上设有硬质管,所述硬质管依次贯穿内盆体底壁、浮板,所述硬质管中间贯穿设有渗水绳,所述渗水绳两端均设有棉线。
将外盆体内装入适量水,然后将内盆体放入并漂浮在外盆体内,通过渗水绳、棉线将水缓慢的渗入泥土中,通过该种装置,有效减少浇水的次数,并且能够保证土壤的湿润。
优选的,所述浮板为泡沫板。
优选的,所述外盆体内圆周壁设有滚珠,便于内盆体上下浮动。
优选的,所述外盆体一侧固接有筒体,所述筒体底端通过水管与外盆体底部腔室连通,所述筒体内设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底端设有活塞,所述筒体上端螺纹连接有封盖,所述螺纹轴螺纹连接且贯穿封盖,需要浇水时,只需将筒体内装入适量的水,转动螺纹轴,将水送入外盆体内即可,简单方便的完成水的填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苗木花卉栽培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有效减少浇水的次数,并且能够保证土壤的湿润,既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便于人们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渗水绳1、浮板2、硬质管3、棉线4、滚珠5、外盆体6、内盆体7、活塞8、封盖9、螺纹轴10、筒体11、水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苗木花卉栽培装置,包括外盆体6,外盆体6内部放置有内盆体7,外盆体6内圆周壁设有滚珠5,便于内盆体7上下浮动,内盆体7底部固接有浮板2,浮板2为泡沫板,浮板2上设有硬质管3,硬质管3依次贯穿内盆体7底壁、浮板2,硬质管3中间贯穿设有渗水绳1,渗水绳1两端均设有棉线4。
外盆体6一侧固接有筒体11,筒体11底端通过水管12与外盆体6底部腔室连通,筒体11内设有螺纹轴10,螺纹轴10底端设有活塞8,筒体11上端螺纹连接有封盖9,螺纹轴10螺纹连接且贯穿封盖9,需要浇水时,只需将筒体11内装入适量的水,转动螺纹轴10,将水送入外盆体6内即可,简单方便的完成水的填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1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排水的花盆
- 下一篇: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