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进单出双排气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8428.5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4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白天明;延虎;刘浩;苏宏;李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3/021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1533 重庆市合***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固定设置 进气管 三通管 过滤机构 本实用新型 布置结构 出气管 双排气 消音 第二排气口 第一排气口 车辆底盘 出气结构 坚固耐用 排气压力 出气口 防护套 内燃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进单出双排气布置结构,包括进气管、三通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远离进气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气管,所述三通管的固定设置在出气管远离过滤机构的一侧,所述三通管远离进气管的两个出气口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的外侧分别套设有防护套,所述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远离三通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消音机构,两个所述消音机构远离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本实用新型同时采用了双出气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排气压力,确保内燃机的功率,另外还要坚固耐用,不易损坏,适用车辆底盘恶劣的底部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单进单出双排气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进入到汽车内部的噪声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诸如,发动机传动、路面弯曲或者行驶期间流入汽车中的风,并且已使用多种装置被来减小噪声。具体地,因为在汽车的发动机内部中燃烧的废气是相当高的温度,并且它的速度几乎相当于音速,使得如果以速度将废气被排出到大气中,之后废气突然膨胀并且产生剧烈的声音,分离的消声器安装在汽车的废气路径上以降低温度和废气压力,以便减小排气声音。通常,消声器形成为预定尺寸的筒形式,并且它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管和挡板,使得可以通过在废气流动时促使废气膨胀、共振和吸声来降低排气声音。但同时,这个消声器具有的问题是,由于如果升高废气阻力来减小排气声音,施加到废气冲程的阻力升高,使得发动机的输出降低,并且与此相反,如果降低废气阻力以防止发动机的输出损耗,则排气声音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进单出双排气布置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进单出双排气布置结构,包括进气管、三通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远离进气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气管,所述三通管的固定设置在出气管远离过滤机构的一侧,所述三通管远离进气管的两个出气口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的外侧分别套设有防护套,所述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远离三通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消音机构,两个所述消音机构远离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的远离消音机构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防护网。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过滤机构、出气管、三通管、消音机构的外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件。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分别与进气管、出气管之间通过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分别与出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之间通过安装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消音机构分别与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之间通过万向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的内侧分别活动安装有过滤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通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当尾气经过进气管通过过滤机构的处理后到达出气管,最后通过处理后的尾气被三通管分成两部分,通过三通管输送至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到达各自的消音机构,通过消音机构的处理由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排出,通过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内侧的过滤片的再次过滤后排出,通过设置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使气体形成分流,由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形成强大脉动噪声的初步衰减,再由连接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的消音机构进行消音处理,从而起到降低排气噪声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克服了现有单独消声机构普遍噪音较大的弊端。
2、本实用新型同时采用了双出气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排气压力,确保内燃机的功率,另外还要坚固耐用,不易损坏,适用车辆底盘恶劣的底部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进单出双排气布置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8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尾气排放分析仪
- 下一篇:一种新型排气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