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6579.7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7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蔡旭冰;陶秀梅;倪涛;藏真伟;李安红;李宁;王宁;付正一;刘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旭冰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 环形凸起 底板 进气通道 安装孔 稳压 燃烧室 发动机机体 部件固定 轨道安装 节流损失 进气歧管 体积设计 系统整体 制造工艺 环形腔 重量轻 支架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包括底板和环形腔板,底板的边缘部分有沟槽和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上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其通过环形凸起上的安装孔与其他部件固定连接后,形成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可实现稳压,直接与燃烧室连接,并可以将轨道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管上,从而省却了进气歧管和支架,不仅使得整个系统重量轻,成本低,制造工艺更为简单,而且减少了节流损失,在实现稳压的同时减少了发动机机体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使系统整体结构紧凑,增大了体积设计空间。
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发动机零部件,具体涉及到一种发动机进气管。
背景技术
从现阶段国内外汽车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生产的柴油机无法完全进入汽车市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柴油机尺寸得不到满足的问题,人们在使用时都希望柴油机的功率大些再大些,但是越大功率的柴油机尺寸也就越大,因此在柴油机设计和生产的层面上,对柴油机的外形尺寸的要求较高。
发动机进气管的作用是负责向气缸输送洁净新鲜的空气。由于性能及环保的推动,目前的发动机,尤其是柴油发动机已经采用了高压共轨技术,高压共轨(Common Rail)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 (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它是由高压油泵将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Rail),通过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Pressure)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程度。高压共轨技术改变了燃油供给的方式,同时也增加了轨道总成。
于是,出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
1、传统的多缸发动机进气管的走向与树枝分叉相类似,即发动机的进气先通过总管然后分别进入各支管,每一个进气支管对应一个气缸进气口,即所谓的歧管,发动机进气管都是根据缸数不同而设置不同个数的歧管,这种结构的进气方式除了使得进气管显得很粗糙、形状很复杂以外,也增加了制作成本,因为有了进气歧管,进气歧管的尺寸长短、铸造的生产方式等都会提高制造难度,发动机宽度和高度的尺寸也势必会相应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进气歧管的设计会使得有气流损失,传统的设计中每个气缸都是单独引进歧管,是脉冲形式,不能实现稳压。
2、目前,高压共轨的轨道多是设计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这样相当于增大了柴油发动机的外形尺寸,但是在整车匹配时,为了避免油管干涉,或为了增大与汽车大梁之间的位置空间,或为了安装各种支架需要在机体上打孔等,发动机有一些地方可能需要修改,所以发动机机体上的位置空间尤为重要,1mm的空间都是需要节省的,尤其是在与油管相关的位置,因为相互之间的空间过于狭窄,很可能在行车途中会引起由于颠簸干涉而造成油管断裂的重大安全问题。
有些发动机为了实现发动机系统各部分的合理安装,专门设计了支架,用于安装轨道等相应零部件,但是这样不仅使得发动机系统装配空间变得更加紧张,提高了加工难度和精度,增加了成本,使制造工艺变得复杂,而且增加了发动机系统的总重量和整体尺寸,于是轨道总成如何布置才更加科学合理这个问题就凸显了出来。
还有一些设计常常要将发动机进气管安装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上,目前,为了方便进气管与缸盖的固定连接安装,可能要将进气管的稳压段部分抬高,以留出进气管安装螺栓时扳手的空间。但由于缸盖上方可能有摇臂室罩、喷油器、燃油管路、预热装置及各个传感器线束等零部件,再加上进气管稳压段部分的抬高,使得发动机缸盖上方零部件过多、体积过大;由此又会引发发动机缸盖上方零部件与整车发动机舱壁间隙过小,不利于发动机与整车之间的物理搭载的问题。
如果能够改变进气方式和进气管、轨道等与缸盖的连接方式,将可能有效减少进气节流损失,减少整体加工难度和发动机整机尺寸,这样就不需要对缸盖进行较大的更改,因为缸盖的更改成本也较高,实施起来也很困难。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旭冰,未经蔡旭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6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