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污水流量控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6109.0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1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高睿;唐忠天;刘文前;李文化;邱文军;张彩荣;雷英;孟望;马明;赵鹏;左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鲁木齐智源易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7/06 | 分类号: | G05D7/06;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污水流量 贯穿 通信电缆 通气管 壳体 半圆形管道 本实用新型 微处理器 控制设备 内腔 控制技术领域 底部中央 间隔对称 前后对称 真空吸盘 左右两侧 互联网 连接口 前表面 透气孔 瓣膜 内壁 左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污水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污水流量控制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左侧前后对称设有半圆形管道,半圆形管道的左端贯穿连接有真空吸盘,壳体的前表面中央贯穿连接有通信电缆,通信电缆的右端设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顶部贯穿设有带透气孔的通气管;第一气囊的内腔底部固定有第二气囊,通气管的底部贯穿于第一气囊并与第二气囊的顶部贯穿连接,通气管的左右两侧内壁间隔对称设有瓣膜,第二气囊的内腔底部中央设有微处理器,通信电缆的右端贯穿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并与微处理器的左侧连接口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污水流量变化较大无法及时控制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污水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污水流量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泵站是广地域分布的高能耗系统,目前的基本控制方式为:各级泵站及机组由人工操作独立控制运行的。当发生降雨、突发涌流等情况会引起区间管网水位突变,极易发生污水溢出污染事故;同时,由于链接泵站间的机泵因各自运行工况及参数协调性差,综合效率低、耗能大,难做到城市排水泵站系统流量跟踪协调优化排放的高效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污水流量控制设备,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污水流量变化较大无法及时控制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污水流量控制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前后对称设有半圆形管道,所述半圆形管道的左端贯穿连接有真空吸盘,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中央贯穿连接有通信电缆,所述通信电缆的右端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顶部贯穿设有带透气孔的通气管;所述第一气囊的内腔底部固定有第二气囊,所述通气管的底部贯穿于第一气囊并与第二气囊的顶部贯穿连接,所述通气管的左右两侧内壁间隔对称设有瓣膜,所述第二气囊的内腔底部中央设有微处理器,所述通信电缆的右端贯穿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并与微处理器的左侧连接口相连;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贯穿于壳体的外壁并与半圆形管道贯穿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真空发生器之间设有水位流速传感器,所述壳体的右侧上部贯穿设有密封圈,所述通信电缆通过密封圈与水位流速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水位流速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通过通信电缆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无线连接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无线连接有远程控制终端,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远程受控设备,所述远程受控设备电性连接有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壳由防水材料构成。
优选地,所述水位流速传感器的探头延伸至壳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设于污水排出口处。
优选地,所述通信电缆的外壁为防水绝缘材料构成。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污水流量控制设备采用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出一种新型远程污水流量控制设备,摒弃了目前污水流量变化较大无法及时控制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使用真空发生器将真空吸盘吸附在污水管道内壁上,壳体通过通信电缆连接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漂浮在污水表面,且其表面设有通气管,通气管内设有瓣膜,防止污水进入第二气囊内,其二气囊内设有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远程控制终端通过水位流速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及时对电磁阀进行远程控制,防止污水流量过大难以控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鲁木齐智源易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乌鲁木齐智源易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61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遮光效应的移动太阳能跟踪装置
- 下一篇:液位自动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