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3518.5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5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邓政文;何汝乐;徐尚辉;严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 |
主分类号: | B60R21/015 | 分类号: | B60R21/0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内 开关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报警装置 红外扫描 小孩 单片机 点烟器 车门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设置 单片机连接 乘客座椅 电性连接 电源模块 接近开关 自动识别 遗留 蜂鸣器 驾驶座 传感器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包括单片机,以及与单片机连接的电源模块、红外扫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开关传感器、蜂鸣器;所述单片机还与汽车的点烟器电性连接以测定点烟器的电压;所述开关传感器为设置在驾驶座旁的车门上的接近开关,用于感应车门的开关情况;所述红外扫描传感器设置在车内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多个,设置在乘客座椅上。该装置能够自动识别车内有无小孩,并及时提醒驾驶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人在带孩子外出时,如果孩子睡着了,当需要离开汽车时,有时候会忘记儿童的存在而把孩子遗留在车内,有时候又会由于预计离开时间短、不方便带其下床等原因而故意将孩子遗留在车内。而在夏天,汽车熄火后,车内温度会迅速上升,容易造成孩子中暑甚至死亡。因此,需要寻求一种能够自动识别车内有无小孩,并及时提醒驾驶员的报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识别车内有无小孩,并及时提醒驾驶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包括单片机,以及与单片机连接的电源模块、红外扫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开关传感器、蜂鸣器;所述单片机还与汽车的点烟器电性连接以测定点烟器的电压;所述开关传感器为设置在驾驶座旁的车门上的接近开关,用于感应车门的开关情况;所述红外扫描传感器设置在车内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多个,设置在乘客座椅上。
所述的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还包括与单片机连接的温度传感器、GPRS模块;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车内。
所述的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还包括与单片机连接的输入模块。
所述的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还包括与单片机连接的显示模块。
所述的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中,所述电源模块为可充电电源,该电源模块与汽车的点烟器电性连接。
所述的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中,所述开关传感器为无源接近开关。
所述的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先通过测定点烟器的电压来判断是否熄火,再通过开关传感器的触发情况来判断驾驶员是否离开汽车,当判断结果为汽车熄火且驾驶员离开汽车时,通过红外扫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采集到的信息来综合判断是否有小孩遗留,当判断有小孩遗留时,蜂鸣器鸣响提醒驾驶员有小孩遗留。可见,该装置能够自动识别车内有无小孩,并及时提醒驾驶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一种小孩遗留车内报警装置,包括单片机1,以及与单片机连接的电源模块2、红外扫描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4、开关传感器5、蜂鸣器6;所述单片机1还与汽车的点烟器90电性连接以测定点烟器的电压;所述开关传感器5为设置在驾驶座旁的车门上的接近开关,用于感应车门的开关情况;所述红外扫描传感器3设置在车内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4设置有多个,设置在乘客座椅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未经佛山市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35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