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封闭空弯上辊变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1526.6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6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丁凤友;房发成;叶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B21B37/3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秦关华 |
地址: | 2258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辊 右侧支架 左侧支架 上辊轴 变形装置 横向布置 下辊轴 下辊 支架 机械加工领域 本实用新型 对称布置 上小下大 相向布置 轧制 夹角为 圆台形 辊轴 竖向 相向 | ||
全封闭空弯上辊变形装置,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在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之间连接一根横向布置的上辊轴和一根横向布置的下辊轴,上辊轴位于下辊轴的上方,在上辊轴上连接两个上辊,在下辊轴上连接一个下辊;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相向侧分别连接侧辊支架,在两个侧辊支架上分别连接竖向的侧辊轴,在两个侧辊轴上分别连接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的侧辊;两个上辊位于两个侧辊之间的上方,下辊位于两个侧辊之间的下方;两个上辊的结构相同并且对称布置,在每个上辊上均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两个第一斜面相向布置,两个第二斜面背向布置,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本实用新型产品轧制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内卷边冷弯型钢产品的设备。
背景技术
冷弯型钢和热轧产品相比较,几何状态合理外观造型美,自重量轻。热轧产品扎不出来的任何形状,冷弯型钢都能通过合理的设计都能生产出来,满足客户要求。产品主要用于汽车、矿山、建筑、货架、电力、航天、桥梁、高速公路。原工艺中内卷边槽钢在K1-K4道次时候,出现上辊压不到边,形成空弯,造成底板不平,地面R弧大,腿不垂直,小边不平有高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产品轧制效果好的全封闭空弯上辊变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全封闭空弯上辊变形装置,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在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之间连接一根横向布置的上辊轴和一根横向布置的下辊轴,上辊轴位于下辊轴的上方,在上辊轴上连接两个上辊,在下辊轴上连接一个下辊;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相向侧分别连接侧辊支架,在两个侧辊支架上分别连接竖向的侧辊轴,在两个侧辊轴上分别连接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的侧辊;两个上辊位于两个侧辊之间的上方,下辊位于两个侧辊之间的下方;两个上辊的结构相同并且对称布置,在每个上辊上均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两个第一斜面相向布置,两个第二斜面背向布置,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本实用新型圆台形的侧辊的母线与下底面之间的夹角为70度,第二斜面与上辊轴之间的夹角为70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带角度上辊,每道上辊外边角度与辊子厚度成90°,即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此创新的优点在于在K4-K2道次变形时,上辊平面参与产品小边的变形,同时上辊带角度外边能很好的压住产品的腿高面,将腿高变形时承受的压力全部传递至底面,保证了腿高和小边的垂直度,同时也解决了底板不平,地面R弧大的问题。该工艺在不增加产品冷弯道次的前提下,解决了产品冷弯变形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保证了产品持续稳定的正常生产,材料利用率也提高至99%,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全封闭空弯上辊变形装置,包括左侧支架1和右侧支架3,在左侧支架1与右侧支架3之间连接一根横向布置的上辊轴4和一根横向布置的下辊轴8,上辊轴4位于下辊轴8的上方,在上辊轴4上连接两个上辊2,在下辊轴8上连接一个下辊9。
在左侧支架1和右侧支架3的相向侧分别连接侧辊支架7,在两个侧辊支架7上分别连接竖向的侧辊轴6,在两个侧辊轴6上分别连接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的侧辊5。两个上辊2位于两个侧辊5之间的上方,下辊9位于两个侧辊5之间的下方。两个上辊2的结构相同并且对称布置,在每个上辊2上均设置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2-2,两个第一斜面2-1相向布置,两个第二斜面2-2背向布置,第一斜面2-1与第二斜面2-2之间的夹角为90度。圆台形的侧辊5的母线与下底面之间的夹角为70度,第二斜面2-2与上辊轴4之间的夹角为70度,每个第二圆台上辊2-2的侧面紧贴相对应的圆台形的侧辊5的侧面。
产品10位于两个上辊2、两个侧辊5、一个下辊9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1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