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对比带电积污特性的自然积污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18737.4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2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夏令志;梅红伟;程登峰;李明哲;王黎明;曹彬;赵晨龙;严波;程洋;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柱绝缘子 悬式绝缘子 参数测量模块 自然积污测试 绝缘子架 带电 污秽 泄漏电流测量 电导率测量 周期性测量 测试 表面污秽 局部表面 支撑底座 | ||
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比带电积污特性的自然积污测试装置,其中,固定在支撑底座(1)上的绝缘子架(2)设有支柱绝缘子模块(3)和悬式绝缘子模块(4),设在绝缘子架(2)底部的支柱绝缘子模块(3)包括待测试的支柱绝缘子,设在支柱绝缘子模块(3)上方的悬式绝缘子模块(4)包括待测试的悬式绝缘子,污秽参数测量模块(22)周期性测量支柱绝缘子和悬式绝缘子表面污秽,污秽参数测量模块(22)包括泄漏电流测量单元(23)和局部表面电导率测量单元(24)。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对比带电积污特性的自然积污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自电力系统诞生以来,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问题就一直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气环境的逐年恶化以及架空线路运行电压的不断提高,绝缘子污闪事故的几率和损失都在逐年增大。
为了降低污闪的几率、减少污闪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很多工作,目前针对闪络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采用人工涂污的方式,研究人员针对绝缘子的污闪特性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在在绝缘子表面积污特性方面,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思路有两种:一是对绝缘子进行建模,通过仿真计算的方式获得积污量进行分析,二是采用实际绝缘子串进行自然或人工积污试验,得到实际的积污量进行分析。
目前来看,这几种方式都各有利弊。采用仿真研究的方式固然能够快速得到大量数据,但是现有的研究重点多聚焦在污秽颗粒在绝缘子表面的黏附条件,不同的黏附条件得到的仿真结果都不相同。此外,仿真研究的结果与实际自然积污结果仍存在较大差异。采用自然积污或人工积污的方式得到的数据虽然较为可信,但是工作量极大,得到的数据可重复性不能保证,在不同地点开展的不同积污试验就很可能得到不同结论。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实用新型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激光器制水冷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对比带电积污特性的自然积污测试装置,通过对支柱绝缘子和悬式绝缘子的带电自然积污试验,得到特定地区的最为可靠的第一手积污数据,同时能获得研究人员最为关心的几个参数,如环境温度、湿度、风速,表面等值盐密、等值灰密,泄漏电流、局部表面电导率等,并实现在线监测功能,不仅大大减小了工作量,同时也为仿真试验的结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能知道换流站的支柱绝缘子选型、配置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对比带电积污特性的自然积污测试装置包括,
支撑底座,
绝缘子架,固定在支撑底座上的绝缘子架设有支柱绝缘子模块和悬式绝缘子模块,设在绝缘子架底部的支柱绝缘子模块包括待测试的支柱绝缘子,设在支柱绝缘子模块上方的悬式绝缘子模块包括待测试的悬式绝缘子,
光伏储能模块,用于提供电源的所述光伏储能模块包括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板、控制光伏储能模块提供电源的第一控制器和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池;
高压发生模块,设在支柱绝缘子模块和悬式绝缘子模块之间的高压发生模块包括工频逆变器、直流输出单元和交流输出单元,所述直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升压变压器和整流模块,所述交流输出单元包括第二升压电压器;
环境参数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绝缘子架附近环境参数的环境参数测量模块包括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颗粒物浓度传感器、连接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的控制板以及连接所述控制板的第一存储器;
污秽参数测量模块,周期性测量支柱绝缘子和悬式绝缘子表面污秽的污秽参数测量模块包括泄漏电流测量单元、局部表面电导率测量单元、连接泄漏电流测量单元和局部表面电导率测量单元的第二控制器以及连接第二控制器的第二存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8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在线监测局放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 下一篇:绝缘杆耐压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