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解开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15910.5 | 申请日: | 2018-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8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3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崔双双;孟祥斌 |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接头 凹槽结构 凸起结构 解开器 吻合 手控 本实用新型 卡管结构 卡入凹槽 管结构 受力点 中间带 卡入 拧紧 拧开 省力 省时 保证 | ||
一种双向解开器,其包括两个中间带缺口的卡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大小与对应导管接头处形状、大小相吻合,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对应设置于导管接头上的凸起结构,所述缺口内的凹槽结构与导管接头处的凸起结构相吻合,凸起结构卡在凹槽结构中;所述卡管结构上设置手控结构。缺口的形状、大小与对应导管接头处形状、大小相吻合,保证导管接头能够卡入缺口中,缺口内的凹槽结构与导管接头处的凸起结构相吻合,保证凸起结构卡入凹槽结构中,提供受力点,方便将拧紧的两个导管接头打开。手控结构的设置,方便用力,使操作更方便。本实用新型双向解开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拧开导管接头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将临床上两个连接的导管打开的双向解开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通常需要将导管与其他三通管或UC(通用)通过接头处的螺丝结构连接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例如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的接头处即通过这种螺丝结构连接。螺丝结构连接非常牢固,且连接处的尺寸较小,当要将接口处打开时不方便用力,打开困难。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两个钳子夹紧导管接头,反方向配合用力拧开,因为导管接头多为圆形管,拧开的过程中,钳子容易从导管接头处脱落,可能会对医护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另外用力过猛时会损坏导管接头,一方面有的导管接头价格昂贵,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更换接头的过程会造成污染,也会更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同时增加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与接头形状吻合,方便拧开导管接头的双向解开器,以期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与接头形状吻合、方便拧开导管接头的双向解开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导管接头拧开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解开器。
一种双向解开器,其包括两个中间带缺口的卡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大小与对应导管接头处形状、大小相吻合,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对应设置于导管接头上的凸起结构,所述缺口内的凹槽结构与导管接头处的凸起结构相吻合,凸起结构卡在凹槽结构中;所述卡管结构上设置手控结构。缺口的形状、大小与对应导管接头处形状、大小相吻合,可以保证导管接头能够卡入缺口中,缺口内的凹槽结构与导管接头处的凸起结构相吻合,可以保证凸起结构卡入凹槽结构中,提供受力点,方便将拧紧的两个导管接头打开。手控结构的设置,方便用力,使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所述缺口为方形横截面,方形横截面的宽度与对应导管接头处的外径对应吻合。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导管接头能够卡入缺口。
进一步,所述缺口为半圆形横截面,半圆形横截面的形状与对应导管接头处形状半圆吻合。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导管接头能够卡入缺口,增加卡管结构与导管接口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所述凸起结构与导管接头的切面垂直,凸起结构均匀分布于导管接头上,每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缺口的宽度。凸起结构的设置,方便卡入凹槽结构中,防止解开器沿导管接头滑动。
进一步,所述凸起结构的个数为1-6个。
进一步,所述凸起结构的个数优选为3个,相邻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角度为120°。多个凸起结构的设置,方面卡管结构从各个方向卡入导管接头处。
进一步,所述手控结构设置于卡管结构的上方,手控结构包括连接杆和操纵杆,连接杆一侧与卡管结构垂直连接,连接杆另一侧与操纵杆垂直连接。连接杆可以起到杠杆的作用,使拧开导管接头的过程比较省力。操纵杆的设置,方便手握,方便用力。
进一步,所述操纵杆的长度范围为15-30mm。此种设置可以有效保证对卡管结构的操作,且方便手部的抓持。
进一步,所述凹槽结构和凸起结构为任意相吻合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5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血管内科用输液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儿童输液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