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冷管及电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10461.5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3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苏俊松;李树民;韩雷;劳力;王扬;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7;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文红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管 单体电池 子模组 出液口 进液口 液冷管 电池模组 电源装置 软质材料 模组 本实用新型 安装难度 挤压作用 金属制作 吸热物质 中空结构 散热 冷管 贴合 种液 挤压 流通 吸收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管及电源装置。所述液冷管应用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子模组,每个子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单体电池。液冷管包括扁管、进液口及出液口。进液口及出液口分别设置于扁管相对的两端。进液口及出液口设置在子模组外,扁管设置在相邻的子模组之间,扁管与子模组中的单体电池接触。扁管为中空结构,扁管中流通有用于吸收单体电池发出的热量的吸热物质。其中,扁管由软质材料制成。扁管由软质材料制成,具有弹性,通过单体电池之间的挤压可以固定扁管,扁管在挤压作用下与单体电池贴合,实现对子模组的散热处理,同时由于不采用金属制作扁管降低了成本及安装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管及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愈加严重,尾气排放量很少甚至没有的电动汽车受到各大厂商及用户的青睐。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为电池,但是单只电池的工作电压较低、电池容量有限,无法驱动汽车正常行驶。因此,一般都是将大量的单体电池通过串联/并联形成电池模组,从而为汽车提供动力。
其中,影响电池模组安全性及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单体电池的工作温度。然而将大量单体电池组合成电池模组,不仅增加了动力电池结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对单体电池的热管理难度。单体电池在充放中产生大量的热,热量不断累积、叠加,单体电池的工作温度急剧升高,并且不同位置的单体电池间存在温差。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冒烟、起火及爆炸等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管及电源装置,液冷管包括由软质材料制成的扁管,具有弹性的扁管设置在单体电池之间,通过单体电池之间的挤压可以固定扁管,扁管在挤压作用下与单体电池贴合,实现对单体电池的散热处理,同时由于不采用金属制作扁管降低了成本及安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管,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子模组,每个所述子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单体电池,
所述液冷管包括扁管、进液口及出液口;
所述进液口及出液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扁管相对的两端;
所述进液口及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子模组外,所述扁管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子模组之间,所述扁管与所述子模组中的所述单体电池接触;
所述扁管为中空结构,所述扁管中流通有用于吸收所述单体电池发出的热量的吸热物质,其中,所述扁管由软质材料制成。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与至少一个所述单体电池接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扁管经弯折形成多个用于容置所述子模组的容置区,其中,所述扁管用于承载所述单体电池的区域为平板状。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区的数量与所述子模组的数量相同,所述容置区的厚度与所述子模组的厚度匹配。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及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子模组的同一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扁管的宽度小于所述单体电池的长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及出液口通过焊接设置于所述扁管相对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池模组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管,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固定板及多个子模组;
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单体电池;
所述液冷管设置在相邻的子模组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子模组发出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04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