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粘胶纤维强酸去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02928.1 | 申请日: | 201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7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兵;马驰;汪民康;唐志华;周泽武;张文涛;赵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得利(九江)纤维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D11/00 | 分类号: | D01D11/00;D01D1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曹少华 |
| 地址: | 332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丝辊 除酸 粘胶纤维 去除装置 强酸 本实用新型 成品纤维 电机连接 后续工艺 环保压力 摩擦系数 酸性废水 纤维损伤 箱体内部 接酸盘 排放量 中强酸 减小 排布 绒毛 丝束 丝条 断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胶纤维强酸去除装置,包括位于箱体内部依次排布的第二导丝辊、第一除酸辊和第三导丝辊和第五导丝辊,以及位于箱体底部的接酸盘;第二导丝辊和第三导丝辊均位于第一除酸辊的下方,第一除酸辊的直径大于第二导丝辊和第三导丝辊的直径,第一除酸辊与电机连接;第五导丝辊位于第三导丝辊的上方,粘胶纤维依次从第二导丝辊的下方进入,穿到第一除酸辊的上方,然后穿到第三导丝辊的下方,最后穿到第五导丝辊的上方。该装置在刮酸同时减小摩擦系数、减少纤维损伤、绒毛少、不易断裂、成品纤维质量高、能连续生产、能有效降低丝条或丝束中强酸含量,减少后续工艺用水洗量与酸性废水的排放量,降低了环保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强酸去除装置,尤其是一种粘胶纤维强酸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粘胶短纤生产流程中,纤维丝条或丝束依次经过导丝钩、导丝辊、助丝辊,会携带大量的凝固浴溶液,该溶液为高浓度的含酸废水,如不及时处理,将对成品纤维质量、后续用水工艺及废水废气处理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专利CN204982169U公布的新型粘胶长丝不长芒硝的刮酸器本体上有透气孔使粘胶长丝不长芒硝的刮酸器。该装置采用了高弹性能对丝条抽升的缓冲作用,在刮酸的同时减少了对纤维的损伤,但该装置使用中容易受温度高湿环境影响,极易损坏,检修不便,能否适用于生产未知。
中国专利CN205774964U公布的一种粘胶纤维刮酸装置包括一种由支撑架、气缸、推动杆组成的用于对丝束进行刮酸的刮酸棒刮酸装置,该装置增加了纤维与金属之间的摩擦方式来实现刮酸,但因为摩擦加大,导致纤维断裂增加,绒毛加大,纤维产品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刮酸同时减小摩擦系数、减少纤维损伤、绒毛少、不易断裂、成品纤维质量高、能连续生产、能有效降低丝条或丝束中强酸含量,有效减小后处理及含酸废水造成的环保压力的一种粘胶纤维强酸去除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粘胶纤维强酸去除装置,包括位于箱体内部依次排布的第二导丝辊、第一除酸辊和第三导丝辊和第五导丝辊,以及位于箱体底部的接酸盘;所述第二导丝辊和第五导丝辊位于箱体的两侧,第二导丝辊和第三导丝辊均位于第一除酸辊的下方,所述第一除酸辊的直径大于第二导丝辊和第三导丝辊的直径,第一除酸辊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五导丝辊位于第三导丝辊的上方,粘胶纤维依次从第二导丝辊的下方进入,穿到第一除酸辊的上方,然后穿到第三导丝辊的下方,最后穿到第五导丝辊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丝辊和第三导丝辊将粘胶纤维压紧在第一除酸辊上,由于第一除酸辊的直径较大,第一除酸辊与粘胶纤维的接触面积大,能够有效挤出并粘附在粘胶纤维上的酸液,并使酸液汇聚到第一除酸辊的最下方,酸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接酸盘中。第二导丝辊和第三导丝辊与第一除酸辊之间的距离决定了粘胶纤维与第一除酸辊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一除酸辊由于直径较大,无法通过粘胶纤维带动转动,如果第一除酸辊不转动,第一除酸辊与粘胶纤维之间完全为滑动摩擦,由于接触面积大,容易损伤粘胶纤维,甚至造成粘胶纤维断裂,因此需要第一除酸辊能跟随粘胶纤维同步转动,避免滑动摩擦的存在。
接酸盘与酸液回收装置连接。
第二导丝辊、第三导丝辊和第五导丝辊的结构和尺寸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除酸辊上设有螺旋槽,螺旋槽从除酸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槽能有效将第一除酸辊上的酸液导向第一除酸辊的两端,提高除酸效率和除酸效果。
优选的,所述螺旋槽不少于两个,螺旋槽等间距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螺旋槽进一步提高了除酸效率和除酸效果,避免粘胶纤维与螺旋槽的接触过少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除酸辊为不锈钢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耐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得利(九江)纤维有限公司,未经赛得利(九江)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29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粘胶纤维吹气式除酸装置
- 下一篇:一种紧凑型聚酯纤维加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