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舱盖铰链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0528.7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8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娥;万马;何伟力;邬云峰;周桂林;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6 | 分类号: | E05D3/06;E05D5/02;E05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下铰链 铰接孔 上铰链 发动机舱盖 铰接轴 本实用新型 汽车车身 铰链 乘车舒适性 碰撞现象 限位支撑 卡接孔 气撑杆 限位台 限位柱 装配孔 铰接 位柱 限位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舱盖铰链及汽车,包括上铰链底座、上铰链臂、下铰链底座和下铰链臂,上铰链底座和下铰链底座上均分别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上铰链臂和下铰链臂的两端均分别设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分别铰接在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内,下铰链底座的末端设有限位台,限位台上设有限位柱,上铰链底座背向第一铰接孔的一端设有气撑杆卡接孔,下铰链底座的中部设有装配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限位台和所述限位柱的设计,能有效的在所述汽车车身与所述发动机舱盖之间起到限位支撑的功能,以防止由振动导致的所述汽车车身与所述发动机舱盖之间碰撞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乘车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盖铰链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快速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认知程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驾驶操控性更好,行驶品质更优的汽车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发动机舱盖作为汽车发动机的限位部件,其与汽车车身之间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汽车发动机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发动机舱盖铰链孕育而生,发动机舱盖铰链用于汽车车身与发动机舱盖的活动连接,以防止发动机舱盖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脱落。
现有的发动机舱盖铰链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两端的连接部,连接部分别与汽车车身和发动机舱盖连接,以提高汽车车身和发动机舱盖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现有的发动机舱盖铰链结构稳定性较差不具有限位功能,当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较大时,汽车车身与发动机舱盖之间会发生碰撞现象,进而降低了驾乘人员的乘车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支撑限位功能的发动机舱盖铰链及汽车。
一种发动机舱盖铰链,包括上铰链底座、与所述上铰链底座转动连接的上铰链臂、与所述上铰链臂转动连接的下铰链底座和与所述下铰链底座转动连接的下铰链臂,所述上铰链底座和所述下铰链底座分别与发动机舱盖、汽车车身连接,所述上铰链底座和所述下铰链底座上均分别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所述上铰链臂和所述下铰链臂的两端均分别设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和所述第二铰接轴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内,所述下铰链底座的末端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朝向所述上铰链底座凸起,所述限位台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用于对所述上铰链底座进行限位,所述上铰链底座背向所述第一铰接孔的一端设有气撑杆卡接孔,所述气撑杆卡接孔用于所述上铰链底座与发动机舱气撑杆之间的连接装配,所述下铰链底座的中部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用于所述下铰链底座与所述汽车车身之间的连接装配。
上述发动机舱盖铰链,通过所述限位台和所述限位柱的设计,能有效的在所述汽车车身与所述发动机舱盖之间起到限位支撑的功能,以防止由振动导致的所述汽车车身与所述发动机舱盖之间碰撞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乘车舒适性,通过所述上铰链臂和所述下铰链臂的设计,保障了所述上铰链底座与所述下铰链底座之间的相对转动功能,以实现所述发动机舱盖的开启与闭合,通过所述气撑杆卡接孔和所述装配孔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发动机舱盖铰链与所述汽车车身、所述发动机舱盖之间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上铰链底座之间、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下铰链底座之间均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铰接轴和所述第二铰接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上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限位柱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采用限位螺栓制成,所述限位台上设有螺纹孔,所述限位螺栓的末端螺纹接在所述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铰链底座背向所述上铰链底座的一侧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用于所述下铰链底座与所述汽车车身之间的装配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采用L形结构,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贴设在所述下铰链底座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05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