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GIS耐压击穿故障定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97379.3 | 申请日: | 201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0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 地址: | 5101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传感器 击穿 故障定位模块 本实用新型 故障定位装置 分配模块 指示模块 耐压 触发模块 发送指令 故障检测 检测振动 探测信号 振动信号 耗电量 调控 全亮 判定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故障检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GIS耐压击穿故障定位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振动信号的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以及与第一振动传感器、第二振动传感器配合的故障定位模块,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与第二振动传感器连接于故障定位模块的两侧;所述故障定位模块包括指示模块、触发模块和调控分配模块,所述调控分配模块接收来自第一振动传感器、第二振动传感器的振动信号,并向指示模块发送指令。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振动传感器配合,不仅可以探测信号的大小,还可以指示击穿点的方向,避免了信号太强时多个仪器的灯全亮时导致无法准确判定击穿点的情况;且本实用新型工作中耗电量低,连续工作时间长,使用简单方便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故障检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GIS耐压击穿故障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电力系统普遍使用的GIS(六氟化硫气体绝缘全封闭配电装置),在投产前必须进行耐压试验来考核其绝缘性能,在耐压过程中,往往有击穿故障,由于GIS是封闭的,肉眼无法看到击穿点。因此,为了准确确定击穿点,在没有故障定位检测仪器的时候,是需要在GIS设备周围分派工作工作人员来判断击穿点的位置,这样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且安全难以保障,效果不是很好,会出现的误判的情况。现有厂家开发出超声波定位装置,通过传感器接收信号后在面板显示数据或传给一主机分析击穿时的波形数据来定位。然而,这种仪器成本的技术还未成熟,容易受干扰,判断的准确率也不高,耗电较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可以探测信号大小还可以指示击穿点方向的GIS耐压击穿故障定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GIS耐压击穿故障定位装置,安装于GIS母线管上;包括用于检测振动信号的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以及与第一振动传感器、第二振动传感器配合的故障定位模块,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与第二振动传感器连接于故障定位模块的两侧;所述故障定位模块包括电源模块以及与电源模块连接的指示模块、触发模块和调控分配模块,所述调控分配模块、触发模块、指示模块顺次连接;所述调控分配模块接收来自第一振动传感器、第二振动传感器的振动信号,并向触发模块发送指令;所述指示模块包括两组用于指示击穿点方向和信号强弱的指示灯;所述触发模块接收来自调控分配模块的指令,触发其中一组指示灯工作,阻止另一组指示灯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GIS耐压击穿故障定位装置,由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分别探测两个方向的振动信号,振动信号传送至调控分配模块进行调控分配,并向触发模块发送指令;触发模块接收指令触发指示模块指示击穿点的方向和故障点距离故障定位模块的远近,实现快速定位的功能。触发模块在触发其中一组指示模块工作的同时阻止另外一组指示模块工作,有效改善了故障定位的灵敏度,且不易受干扰,耗电量低,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第二振动传感器与故障定位模块间通过屏蔽线连接,所述屏蔽线的长度为140mm~160mm。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振动传感器与第二振动传感器配合,探测信号大小的同时还可以指示击穿点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第二振动传感器粘贴于GIS母线管上,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第二振动传感器的直径为10 mm ~30mm。第一振动传感器、第二振动传感器的体积很小,采用自粘胶布粘在GIS母线管上,保证良好的接触,从而保证每个振动传感器的灵敏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顺次连接的电池电源、稳压电路以及用于提示低电池电量的低电量告警模块,所述电池电源上连接有电源开关。低电量告警模块用于提示电池电量低,以便及时更换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电源为9V层叠电池。本实用新型的故障定位装置的静态工作电流为10mA,耗电量低,采用9V层叠电池作为电源,连续工作时间在20小时以上,使用简单方便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7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