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圈排盘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6895.4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3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品光;刘荣华;毛才荧;刘官禄;何剑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曾秋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盘 贯穿孔 隔圈 穿孔的 穿孔 镜片 贯穿 机台 本实用新型 工作效率 环状凹台 内部设置 同一直线 交界处 良品率 内径比 上表面 下表面 中轴线 上端 漏装 下端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圈排盘,所述排盘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贯穿孔,每一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底部开设有内径比其小的第二贯穿孔,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上端贯穿所述排盘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贯穿孔贯穿排盘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的交界处形成有用于放置隔圈和镜片的环状凹台。该隔圈排盘实现了隔圈与镜片一同吸取,避免了漏装和变形等现象,提高了机台吸取时的稳定性和良品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组装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圈排盘。
背景技术
目前,YT2P12BC型号的隔圈排盘一般采用普通的专用料盘,但是隔圈的吸取面小内孔大,导致机台吸笔吸取时容易漏吸和偏移,从而导致漏装或者装配变形的情形,良品率较低,间接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有单一对镜片进行承托的托盘,但是无法实现隔圈与镜片一同吸取的目的,在解决了隔圈组装目的的同时也将镜片一同组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圈排盘,解决了隔圈吸取难,容易出现漏吸和偏移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隔圈排盘,所述排盘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贯穿孔,每一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底部开设有内径比其小的第二贯穿孔,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上端贯穿所述排盘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贯穿孔贯穿排盘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的交界处形成有用于放置隔圈和镜片的环状凹台。
进一步地,围绕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上开口四周的环状凹台上设置有环状的凸起,该凸起的高度小于预设隔圈的高度,这样更有利于镜片与隔圈一同吸起来。
优选地,所述第一贯穿孔呈阵列分布在所述排盘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数量为56个。
进一步地,所述排盘的底部四个角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承托凸缘,使得排盘整个与工作台分离,气体可从底部进入,防止在吸取时,排盘的偏移。
优选地,所述排盘的底部四周边缘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承托凸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内表面呈倒圆台状。
优选地,该内表面的母线与中轴线成15度夹角,这样更利于隔圈和镜片的放入。
优选地,所述排盘的两个侧边的中部对称设置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圈排盘,所述排盘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贯穿孔,每一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底部开设有内径比其小的第二贯穿孔,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上端贯穿所述排盘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贯穿孔贯穿排盘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的交界处形成有用于放置隔圈和镜片的环状凹台。该隔圈排盘实现了隔圈与镜片一同吸取,避免了漏装和变形等现象,提高了机台吸取时的稳定性和良品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圈排盘结构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圈排盘结构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圈排盘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6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调焦镜头组件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镜头螺丝锁附辅助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