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5866.6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1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余大庆;马建忠;孙柱柱;赵骄阳;程龙;陆翔宇;马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06;F16K37/00;F24C3/10;F24C3/12;H01F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饶欣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塞子 线圈组 衔铁 出气通道 燃气流量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燃气 通电 进气通道 弹簧 施加 多档控制 密封效果 燃气流量 线圈通电 传统的 电磁阀 防泄漏 叠加 泄露 堵住 包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包括进气通道、出气通道以及用于堵住出气通道的入口的塞子,所述塞子连接衔铁,衔铁与进气通道之间通过弹簧相连,衔铁周围设有线圈组,线圈组通电时能够通过衔铁对塞子施加不同大小的力,线圈组不通电时,衔铁的全部或者部分位于线圈组的包围中。还公开了采用该装置的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线圈组中不同组线圈通电,能够对塞子施加不同大小的力,从而实现对燃气流量的多档控制。当线圈组停止通电时,弹簧的弹力和燃气自身的压力叠加能够使塞子的密封效果更加可靠。当塞子打开时,除了出气通道以外,燃气与外界没有其他接触的缝隙,能够保证燃气不会泄露,较传统的电磁阀具有更好的防泄漏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家用电器容易实现自动控制,但由于燃气的特殊性,很难实现对燃气流量的自动控制,尤其是很难实现燃气流量的多档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燃气流量多档控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以及能够实现燃气流量自动控制的闭环系统。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包括进气通道、出气通道以及用于堵住出气通道的入口的塞子,所述塞子连接衔铁,衔铁与进气通道之间通过弹簧相连,衔铁周围设有线圈组,线圈组通电时能够对塞子施加不同大小的力,线圈组不通电时,衔铁的全部或者部分位于线圈组的包围中。
进一步,所述线圈组包括平行于弹簧依次设置的五个线圈。这样能够通过控制不同组线圈通电,对衔铁施加不同的电磁力,从而控制塞子的位置,实现燃气流量的多档控制。并且,不同组线圈通电能够产生不同大小且稳定的电磁力,使得塞子能够稳定地处在不同位置,也即能够保证塞子开度的稳定。
所述最靠近塞子的线圈和中间线圈同时通断电,次靠近塞子的线圈和次远离塞子同时通断电,中间线圈和最远离塞子的线圈同时通断电;衔铁平行于弹簧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同时通断电的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提高衔铁在每两个线圈通电时行程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塞子在每两个线圈通电时行程的稳定性,也即提高塞子开度变化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线圈组不通电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衔铁的大部分位于线圈组的包围中。这样在线圈组不通电时,不仅仅依靠燃气自身压力使塞子堵住,而能够借助弹簧的弹力增强塞子的密封效果。此外,衔铁的大部分位于线圈组的包围中,能够有助于塞子在开启过程中更好地克服弹簧弹力和燃气压力。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的系统,还包括火焰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P1,火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容纳腔,容纳腔中在进气的方向上依次设有吸气风扇和温度传感模块,吸气风扇用于吸入火焰附近的空气,温度传感模块用于对吸气风扇吸入的空气进行温度采集,并将温度采集结果送至控制器P1。由于传统温度传感器的封装外壳往往是有机材料,难以承受油污的污染和火焰的灼烧,因此将温度传感模块设置在容纳腔中,通过吸气风扇吸入火焰附近的空气,再对空气进行温度采集,这样能够避免温度传感器直接接触火焰或者离火焰太近,有效防止其受到油污的污染和火焰的灼烧。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P1,所述吸气风扇的负极接地,正极连接继电器K1的动触点,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连接电源,继电器K1中线圈的一端连接电源,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基极的输入信号通过控制器P1控制。这样能通过控制器P1对吸气风扇进行控制,也可实现吸气风扇的间歇式运转,抽样采集火焰附近空气温度。
进一步,所述线圈组中的所有线圈结构相同,线圈的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IGBT管Q3的漏极,IGBT管Q3的源极与漏极之间还并联有二极管D5,IGBT管Q3的源极接地,IGBT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6连接光耦G1中三极管的发射极,光耦G1中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电阻R5接地,光耦G1中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电压VCC,光耦G1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阻R4接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的输入信号通过控制器P1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师范学院,未经信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5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泄漏自动检测控制装置
- 下一篇:手动密闭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