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预压水下双胶补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86092.0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9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龚红旗;李建;吴海波;沙励;陈学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赵孟琴;缪利明 |
地址: | 201507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膜板 真空预压 膜装置 把杆 胶补 本实用新型 工期延长 活动连接 施工成本 有效解决 固定夹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预压水下双胶补膜装置,包括压膜板,所述压膜板的底面呈方形,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压膜板的上方设有把杆,所述把杆与压膜板活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其有益效果是:施工简单,不会造成工期延长和施工成本明显增加;同时可以有效解决了覆水深度大于0.3米以上的水下补膜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预压法软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真空预压水下双胶补膜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预压法是加固软黏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在我国沿海地区的软基处理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地表密封膜的有效密封是获得持久、稳定真空度的必要条件,只有保证密封膜的密封,才能保证真空预压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密封膜的密封性是真空预压质量控制的关键。真空预压运行有如下特点:1、真空压力大:膜下真空度通常达到80kPa以上,通常情况下,真空预压为提高真空预压质量,会设计成覆水真空预压,即当膜下真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往往还要在膜上覆上一定厚度的水,一方面增加上部荷载,另一方面保护密封膜,防止膜因暴晒、严寒而老化破裂;2、真空面域广:每块密封膜的面积在2万平方米左右;3、真空时间长:基本为3个月左右;4、真空环境复杂:基本上真空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行人、机械、天气、地质情况等各种外部条件影响,造成环境影响大。
基于以上特点,真空预压时密封膜破裂漏气在所难免。而一旦密封膜破裂,将导致真空预压失效。因此,密封膜的修补工作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密封膜有破裂,应及时进行修复,以保证真空度和施工质量。
现有的密封膜的修补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是膜上没有覆水,可采取常规真空补膜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1、找到孔洞处(通常情况下,密封膜的孔洞小于10cm),用刀片剪开约30cm,同时视情况剪开膜下土工布,如因为真空抽吸形成坑洞,宜用黏土将坑洞平实,并修复土工布覆盖;2、将孔洞处双层密封膜分别用纸巾将其擦拭干净,不得有土污染和水渍残留;3、用剪刀分别剪出两块至少罩住孔洞周边20cm圆形补膜,将孔洞膜边和补膜分别涂上真空膜专用胶水;4、将两块补膜分别补于内外双膜孔洞处,叠合一起,风干即可。
二是膜上有覆水,需进行水下补膜,可采取泄水法。该方法为:将围堰内覆水全部抽走,漏出膜面,然后按上述常规补膜技术操作,修补完成后,重新在密封膜上腹水,其不足之处在于:a、造成工期延长;b、施工成本高。
三是膜上有覆水,需进行水下补膜,可采取围堰法。该方法为:在孔洞周围用沙包和土袋垒起隔水围堰,将围堰内积水排除,漏出密封膜孔洞处,然后按常规补膜技术操作,修补后拆除围堰。其不足之处在于:a、覆水大于0.5米时不再适用,适用范围小;b、覆水0.3-0.5米时,围堰隔水效果差,补膜时围堰内有积水,造成补膜质量难以保证;3、需排水后才能补膜,容易导致延误工程工期、提高工程造价的后果。
四是膜上有覆水,需进行水下补膜,可采取潜水法。该方法为派人潜入水底摊平柔性布垫和修补膜,用常规补膜技术补膜。其不足之处在于:a、真空膜专用胶水在有水情况下,只能发挥30%左右效果,补膜效果不佳;b、由于孔洞处有真空抽吸作用,抽吸水流冲刷作用下,密封膜与修补膜难以胶粘;c、冬季水下温度低,因此水下潜水补膜施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预压水下双胶补膜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真空预压水下补膜需要先排水后再补膜以及补膜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预压水下双胶补膜装置,包括压膜板,所述压膜板的底面呈方形,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夹,用于将柔性布垫和修补膜固定在压膜板上,所述压膜板的上方设有把杆,用于将修补膜压住孔洞,所述把杆与压膜板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6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