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肌肉拉伤康复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85419.2 | 申请日: | 2018-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8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 发明(设计)人: | 仲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华茂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祝进 |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肌肉 拉伤 康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肌肉拉伤康复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康复带主体、第二连接带和电源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带固定连接在康复带主体的一侧,所述电源组件安装在康复带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震动按摩头和第二震动按摩头安装在康复带主体的内部,且在顶端与软垫层连接,所述康复带主体的内部安装有震动马达,所述康复带主体的顶部连接有震动板,所述连接杆和震动珠均设置在震动槽内,且震动珠与震动槽的内壁相连,所述震动马达的底部连接有导线。该肌肉拉伤康复带结构合理,易于使用和携带,通过捆绑式的结构方式可以任意固定连接在四肢的任意一个位置,且通过5个按摩组件的按摩效果,使得肌肉快速放松,疼痛得到快速缓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肌肉拉伤康复带。
背景技术
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肌肉损伤,而较为严重的则会出现肌肉抽筋的现象,这对于运动员来说非常痛苦,如何在运动过程当中降低运动员的肌肉损伤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肉拉伤康复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肌肉拉伤康复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康复带主体、第二连接带和电源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带固定连接在康复带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带固定连接在康复带主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粘带,所述康复带主体的外侧安装有启动按钮,所述电源组件安装在康复带主体的内部,所述电源组件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康复带主体的内侧安装有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由第一震动按摩头和第二震动按摩头构成,所述康复带主体的内层固定连接有软垫层,所述第一震动按摩头和第二震动按摩头安装在康复带主体的内部,且在顶端与软垫层连接,所述第一震动按摩头和第二震动按摩头的底部均开设有震动槽,所述康复带主体的内部安装有震动马达,所述康复带主体的顶部连接有震动板,所述震动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震动珠,所述连接杆和震动珠均设置在震动槽内,且震动珠与震动槽的内壁相连,所述震动马达的底部连接有导线。
优选的,所述按摩组件在康复带主体的内侧共设置有5个,且相互均匀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震动按摩头与第二震动按摩头为相同结构。
优选的,所述启动按钮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于电源组件、震动马达连接。
优选的,所述震动珠在每个连接杆上均匀排列并设置有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肌肉拉伤康复带结构合理,易于使用和携带,通过捆绑式的结构方式可以任意固定连接在四肢的任意一个位置,且通过5个按摩组件的按摩效果,使得肌肉快速放松,疼痛得到快速缓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按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带、2康复带主体、3第二连接带、4粘带、5按摩组件、6软垫层、7震动珠、8震动槽、9连接杆、10震动板、11导线、12震动马达、13第一震动按摩头、14第二震动按摩头、15启动按钮、16电源组件、1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华茂科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华茂科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54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