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器以及用于该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84526.3 | 申请日: | 2018-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7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陈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恒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邦道律师事务所 11437 | 代理人: | 段君峰;薛艳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单元 介电体 臭氧发生器 低压电极 本实用新型 高压电极 定位套 堵头 可拆卸式连接 设备技术领域 整体式结构 可拆卸的 同轴设置 轴向密封 轴向 加工 检修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氧发生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以及用于该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单元。为了解决采用整体式结构放电单元时,存在后期维护和检修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放电单元。该放电单元包括高压电极、低压电极、介电体、堵头和定位套,高压电极、低压电极以及介电体三者之间同轴设置,堵头位于介电体的两端,沿轴向可拆卸的固定在低压电极和介电体之间,并且分别与低压电极和介电体之间采用轴向密封;定位套套设在介电体的两端,并且定位套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放电单元,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可以降低加工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氧发生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以及用于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单元。
背景技术
臭氧在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以及空间灭菌等领域广泛应用。因为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可以直接利用,所以臭氧发生器被作为制备臭氧的首选设备。
其中,放电单元作为臭氧发发生器的核心部件,主要是由高压电极、低压电极以及介电体组成,介电体位于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之间,通过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高压放电作用,将流过两者之间的氧气转化为臭氧。
由于目前大多数放电单元采用整体式结构,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实现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的固定连接,虽然这样便于对整个放电单元进行存储以及后期的整体拆装。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生部分结构的损坏而导致整个放电单元无法正常工作时,也只能对整个放电单元进行整体替换,而无法单独对高压电极、低压电极或介电体进行独立更替维修,从而造成后期维护和检修的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放电单元采用整体式结构时,存在后期维护和检修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用于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单元。该放电单元,包括高压电极、低压电极、介电体、堵头和定位套,所述高压电极、所述低压电极以及所述介电体三者之间同轴设置,在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介电体之间形成放电间隙,在所述低压电极与所述介电体之间形成冷却间隙;所述堵头位于所述介电体的两端,沿轴向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低压电极和所述介电体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低压电极和所述介电体之间采用轴向密封;所述定位套套设在所述介电体的两端,并且所述定位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电极和所述低压电极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低压电极穿设在所述介电体的内侧,所述高压电极套设在所述介电体的外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套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电极之间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另一端直接与所述高压电极的端面接触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定位套与所述高压电极接触的一端设有定位台阶,并且所述高压电极的两端与所述定位台阶进行轴向接触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定位套与所述低压电极之间设有轴向密封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低压电极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的一端沿轴向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沿径向与冷却间隙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沿轴向与出水管连接,另一端沿径向与冷却间隙连通;所述定位套上设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作为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高压电极穿设在所述介电体的内侧,所述低压电极套设在所述介电体的外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套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极之间采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低压电极的端面接触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压电极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沿轴向与进气管连接,另一端沿径向与放电间隙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沿轴向与出气管连接,另一端沿径向与放电间隙连通。
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至少一个以上所述的放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放电单元与现有的放电单元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恒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恒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45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臭氧放电室高压内电极的连接装置
- 下一篇:可视化燃烧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