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明涵洞搭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84353.5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8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杨磊;李洪琛;李志斌;许海标;田文杰;张海洋;李旭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截面 涵盖板 水泥混凝土面板 石棉板 铺筑 浇筑 涵洞 本实用新型 搭接结构 水平向 顶面 砌筑 台帽 延伸 水泥混凝土路 变异系数 平面结构 平齐设置 施工成本 施工工序 衔接处 一次性 罩面层 帽顶 有向 右部 左部 左端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明涵洞搭接结构,包括浇筑在洞身顶部的台帽,台帽的顶面为平面结构,台帽顶面水平砌筑有第一石棉板,第一石棉板的右部铺筑有水平向右延伸的明涵盖板,其左部浇筑有水平向左延伸的变截面面板,明涵盖板、变截面面板分别延伸出第一石棉板,明涵盖板与变截面面板的顶面平齐设置,明涵盖板与变截面面板的衔接处砌筑有第二石棉板,变截面面板的左端浇筑有向左水平延伸的水泥混凝土面板。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水泥混凝土面板通过变截面面板与明涵盖板相连接,而无需再铺筑罩面层并且可一次性铺筑完成,简化了明涵洞的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可靠性,降低了变异系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明涵洞施工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明涵洞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明涵洞是道路工程中的常见建筑。现有明涵洞的台帽呈L形结构,明涵盖板铺筑在台帽内侧并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顶面平齐,以实现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明涵盖板的连接,但是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明涵盖板之间存在过渡节点,在通车后极易出现横向裂缝和错台等病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在明涵盖板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顶部加铺罩面层(通常为沥青层或水泥层),以提高过渡节点的强度,减少错台病害;但是,罩面层的摊铺面积大,增加了工程量,施工周期长,运营期维修养护难度较大、施工成本及养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铺筑简单、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明涵洞搭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明涵洞搭接结构,包括浇筑在洞身顶部的台帽,所述台帽的顶面为平面结构,台帽顶面水平砌筑有第一石棉板,所述第一石棉板的右部铺筑有水平向右延伸的明涵盖板,其左部浇筑有水平向左延伸的变截面面板,所述明涵盖板、变截面面板分别延伸出第一石棉板,明涵盖板与变截面面板的顶面平齐设置,明涵盖板与变截面面板的衔接处砌筑有第二石棉板,变截面面板的左端浇筑有向左水平延伸的水泥混凝土面板。
所述变截面面板的底面沿所述台帽顶面向左延伸并自台帽左边沿向上内收。
所述变截面面板与所述水泥混凝土面板之间设置有胀缝并预埋有拉杆。
所述水泥混凝土面板由多个面板单元浇筑而成,相邻两所述面板单元之间设置有胀缝并预埋有拉杆。
所述第一石棉板的厚度为1cm。
所述第二石棉板的厚度为2c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水泥混凝土面板通过变截面面板与明涵盖板相连接,而无需再铺筑罩面层并且可一次性铺筑完成,简化了明涵洞的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可靠性,降低了变异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43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涵施工用便于安装的模板
- 下一篇:一种泥沙拦截及引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