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84238.8 | 申请日: | 2018-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5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汪海松;艾志强;赵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0R1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后轮 安装结构 侧围外板 对开式 螺母座 本实用新型 支架结构 安装槽 焊接面 车型 车门 底板 内螺纹 螺柱 焊接固定 配合固定 汽车设计 运动空间 螺钉 安装孔 后门的 整形 侧凹 立壁 轮眉 眉饰 后门 保证 穿过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属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侧围外板上的支架结构,支架结构包括位于两端的焊接面以及位于焊接面之间的安装槽,两端的焊接面焊接固定在侧围外板上;支架结构的安装槽上安装有螺母座,螺母座包括固定在侧围外板的安装槽内的螺母座底板,以及设置在螺母座底板上的带内螺纹的螺柱;螺钉穿过后轮眉饰板上的安装孔与螺柱的内螺纹配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保证了侧围外板后门处侧凹立壁整形的可行性,在有限的空间内解决了对开式车型后门的运动空间问题,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轮眉的安装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使用合页式常规铰链的车门对开式车型,如图1所示,侧围外板5在后门分缝处的立壁需要向车后凹陷以满足后门的运动安全间隙(左侧的扇形为后门的运动轨迹),因此需要对立壁处进行侧整形工序处理。对于车身后轮眉临近后门分缝的安装点的安装方式,若侧围外板采用常规的沉台特征将会影响其立壁整形工序的模具布置,成型难度高可靠性差,若远离分缝端布置安装点或采用胶粘都将影响轮眉的安装可靠性和耐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
一种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侧围外板上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位于两端的焊接面以及位于焊接面之间的安装槽,所述两端的焊接面焊接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上;所述支架结构的安装槽上安装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包括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的安装槽内的螺母座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母座底板上的带内螺纹的螺柱;螺钉穿过后轮眉饰板上的安装孔与所述螺柱的内螺纹配合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可降低对开式车型侧围外板后门分缝处立壁整形工艺难度,保证对开式车型后门及外饰轮眉的运动空间,提高车门对开式车型后轮眉的安装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门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白车身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装配完成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对车门对开式车型的后轮眉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侧围外板上的支架结构4,所述支架结构4包括位于两端的焊接面以及位于焊接面之间的安装槽,所述两端的焊接面焊接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上。所述支架结构4上安装有螺母座3,所述螺母座3包括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的安装槽内的螺母座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母座底板上的带内螺纹的螺柱。螺钉1穿过后轮眉饰板2上的安装孔与所述螺柱的内螺纹配合固定。本实施例的侧围外板去除了常规的轮眉安装沉台特征保证了侧围外板后门处侧凹立壁整形的可行性,在有限的空间内解决了对开式车型后门的运动空间问题,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轮眉的安装可靠性。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42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桥挡泥板中间支架总成
- 下一篇: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