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83950.6 | 申请日: | 2018-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5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珍珍 |
| 主分类号: | A61F2/46 | 分类号: | A61F2/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 地址: | 250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椎间隙 圆管 植骨 出口 推杆 填充装置 植骨颗粒 出口端 连通端 鸭嘴型 本实用新型 固定连通 可滑动地 圆棒形 脊柱 通孔 遮挡 匹配 对准 视线 直观 医生 | ||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具有填充圆管、呈鸭嘴型的填充出口以及圆棒形推杆,填充出口的一端为出口端,其横截面为长方形;另一端为连通端,与出口端之间有通孔相连通,连通端与填充圆管的一端匹配固定连通;推杆可滑动地插入填充圆管内,对填充在填充圆管内的植骨颗粒进行推动从而让该植骨颗粒通过填充出口进入脊柱椎间隙中。因为填充出口呈鸭嘴型,所以医生操作时视线不受遮挡,而且填充出口端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更容易对准椎间隙,从而使椎间隙植骨填充手术的操作更加简单、直观以及精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
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在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以及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椎间隙植骨是脊柱椎间融合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法,目前大多数外科医生选择自体碎骨进行椎间隙填充。
目前医生一般用植骨漏斗或者小型注射器进行植骨填充,但这样的填充器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1)填充时视野遮挡,容易失误;(2)出料口为圆形,有时难以准确对准椎间隙,造成填充困难和嵌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遮挡医生视野而且能精准对位椎间隙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填充圆管;填充出口,呈鸭嘴型,一端为出口端,其横截面为长方形;另一端为连通端,与出口端之间有通孔相连通,连通端与填充圆管的一端匹配固定连通;以及推杆,呈圆棒形,可滑动地插入填充圆管内,对填充在填充圆管内的植骨颗粒进行推动从而让该植骨颗粒通过填充出口进入脊柱椎间隙中。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填充圆管的远离填充出口的另一端设置有装料口,该装料口呈喇叭口型,较小口径的一端与填充圆管的另一端匹配固定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填充圆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把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出口端的通孔为圆孔或长方形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出口端的长方形孔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连通端的通孔的横截面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出口端的圆孔的直径为2~6mm;出口端的长方形孔的短边为2~6m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填充圆管与填充出口为可拆卸固定或为一体成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出口端的出口侧面为圆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推杆远离填充圆管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填充圆管为金属或高分子材料的填充圆管;填充出口为金属或高分子材料的填充出口;推杆为金属或高分子材料的推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隙植骨填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填充圆管为透明材料的填充圆管;填充出口为透明材料的填充出口。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珍珍,未经杨珍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3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水泥型椎间融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感温气垫义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