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潮间带滩涂水域的渔获物背笼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83483.7 | 申请日: | 2018-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4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A01K6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浮子 本实用新型 潮间带 条形带 渔获物 背带 水域 四周边框 方形框 后背 绳圈 圆孔 涨水 潮汐 背负 缠绕 穿过 水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潮间带滩涂水域的渔获物背笼,包括长方体框(1)、条形带(2)、浮子(3)和背带(5),其中所述长方体框(1)四周缠绕有若干条形带(2),所述长方体框(1)四周边框中间设有若干浮子(3),用于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所述浮子(3)为圆柱体,且圆柱体中间有圆孔,用于方便穿过绳圈(4)、与长方体框(1)连接,所述背带(5)设置在长方体框(1)的一侧,用于方便工作人员背在后背上。本实用新型的方形框具有底部接触面大的优点,且整个背笼材料很轻,减轻工作人员的背负重量,由于增加了浮子的设计,使得该实用新型可以在潮汐涨水的时候浮在水面上,方便工作人员看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渔获物背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潮间带滩涂水域的渔获物背笼。
背景技术
在潮间带滩涂水域进行鱼类和底栖动物等生物资源的监测和捕捞活动时,由于滩涂水域大多数都是淤泥质,特别容易陷,工作人员很难手拿重物进行工作,如鱼筐或笼子。由于在滩涂水域采样,都是人工进行,样品必须要用简单方便的笼子来装,因此,发明一种能够在这种潮间带滩涂水域可以背在工作人员身上的背笼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潮间带滩涂水域的渔获物背笼,解决滩涂水域工作人员很难手拿重物进行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潮间带滩涂水域的渔获物背笼,包括长方体框、条形带、浮子和背带,其中所述长方体框四周缠绕有若干条形带,所述长方体框四周边框中间设有若干浮子,用于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所述浮子为圆柱体,且圆柱体中间有圆孔,用于方便穿过绳圈、与长方体框连接,所述背带设置在长方体框的一侧,用于方便工作人员背在后背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长方体框长为30cm、宽为20cm、高为50cm。
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长方体框为由不锈钢丝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条形带为长条形,所述条形带为由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浮子为由泡沫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长方体框中间设有4个浮子,且4个浮子等距分布在长方体框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绳圈为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背带为由2个背带构成,且背带为半圆形、半径为15cm。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背带为由帆布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方形框具有底部接触面大的优点,且整个背笼材料很轻,减轻工作人员的背负重量,由于增加了浮子的设计,使得该实用新型可以在潮汐涨水的时候浮在水面上,方便工作人员看见,且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潮间带滩涂水域的渔获物进行采样工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结构简单,用材普遍,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3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蚕室节能加湿房
- 下一篇:一种用于捕捞鳗形类鱼类的笼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