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U合成革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82672.2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6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项晓虎;项晓丰;毛胜利;邹宏伟;钟志林;章吉祥;诸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跃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D06N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曾祥兵 |
地址: | 323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片 本实用新型 保护膜层 珠光纸 大孔 发泡 微孔 连接为一体 鱼鳞状分布 柔韧性 从上至下 干法PU层 拉制 热熔层 轻便 抵接 耐磨 涂覆 弯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U合成革,从上至下依次包括PU树脂面层、水性微孔PU发泡层、大孔发泡PU层和珠光纸保护膜层,所述水性微孔PU发泡层与所述PU树脂面层之间涂覆有干法PU层,所述大孔发泡PU层和珠光纸保护膜层之间还设有热熔层,所述PU树脂面层顶面上还具有呈鱼鳞状分布的耐磨片,所述耐磨片的一端与所述所PU树脂面层连接为一体,所述耐磨片的另一端弯折并抵接于另一耐磨片的背部,所述耐磨片的中部通过PU材料拉制而成的丝与所述PU树脂面层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轻便、耐磨且表面具备一定柔韧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U合成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PU合成革因重量大、塑料感强、表面没有柔韧性而遭到高端市场的诟病,同时PU合成革的表面还不耐磨,进一步导致了PU合成革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便、耐磨且表面具备一定柔韧性的PU合成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U合成革,从上至下依次包括PU树脂面层、水性微孔PU发泡层、大孔发泡PU层和珠光纸保护膜层,所述水性微孔PU发泡层与所述PU树脂面层之间涂覆有干法PU层,所述大孔发泡PU层和珠光纸保护膜层之间还设有热熔层,所述PU树脂面层顶面上还具有呈鱼鳞状分布的耐磨片,所述耐磨片的一端与所述所PU树脂面层连接为一体,所述耐磨片的另一端弯折并抵接于另一耐磨片的背部,所述耐磨片的中部通过PU材料拉制而成的丝与所述PU树脂面层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U树脂面层为透明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性微孔PU发泡层厚度为0.3mm。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发泡PU层为0.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以复合而成的大孔发泡PU层和珠光纸保护膜层来替代传统的基布层,减轻重量、提高PU革整体的柔韧性,同时,PU树脂面层顶面上还具有一体成型且呈鱼鳞状分布的耐磨片,耐磨片弯折设置于PU树脂面层上,使其表面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同时不易被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PU合成革,从上至下依次包括PU树脂面层1、水性微孔PU发泡层2、大孔发泡PU层3和珠光纸保护膜层4,所述水性微孔PU发泡层2与所述PU树脂面层1之间涂覆有干法PU层5,所述大孔发泡PU层3和珠光纸保护膜层4之间还设有热熔层6,所述PU树脂面层1顶面上还具有呈鱼鳞状分布的耐磨片7,所述耐磨片7的一端与所述所PU树脂面层1连接为一体,所述耐磨片7的另一端弯折并抵接于另一耐磨片7的背部,所述耐磨片7的中部通过PU材料拉制而成的丝8与所述PU树脂面层1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U树脂面层1为透明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性微孔PU发泡层2厚度为0.3mm。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发泡PU层3为0.5mm。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跃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跃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2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效率的发泡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双面人造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