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用叩诊锤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80807.1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9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梅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延明 |
主分类号: | A61B9/00 | 分类号: | A61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口 滑块 立柱 限位杆 弹簧 滑槽 本实用新型 滑动连接 神经内科 一端连接 触觉针 叩诊锤 锤头 底面 减震 病人皮肤 滑槽内壁 交叉感染 医生手部 内侧壁 内底壁 皮肤病 内置 位杆 正对 相通 震动 侧面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叩诊锤,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槽内壁与滑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底面连接有触觉针,所述立柱的侧面开设有与滑槽相通的滑口,所述滑块与滑口正对的表面上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插设在滑口内,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与滑口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口内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连接在限位杆的底面上,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口的内底壁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将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锤头进行更换避免了病人间皮肤病的交叉感染,并且通过减震处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锤头的震动对医生手部的影响,此外立柱内内置了触觉针,携带更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叩诊锤。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常见症状包括:眩晕、脑梗塞、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神经症、面神经炎、晕厥、桡神经麻痹、痴呆综合征、癫痫、头痛、坐骨神经痛、帕金森病和急性脊髓炎,叩诊锤是神经内科医生常用的一种检查工具,多是一个橡胶锤头和一根木质或金属的锤柄构成,使用时以橡胶锤头叩击有关部位;而现有的叩诊锤都是由锤头、锤柄构成,没有设置很好的减震装置,由此产生的对医生手部的频繁震动会让医生产生疲劳感,并且由于锤头直接接触病人皮肤,不能定期更换或造成一些皮肤病的交叉感染,此外,神经内科常用的触觉针需要另外携带,不太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现有的叩诊锤都是由锤头、锤柄构成,没有设置很好的减震装置,由此产生的对医生手部的频繁震动会让医生产生疲劳感,并且由于锤头直接接触病人皮肤,不能定期更换或造成一些皮肤病的交叉感染,此外,神经内科常用的触觉针需要另外携带,不太方便,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叩诊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用叩诊锤,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槽内壁与滑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底面连接有触觉针,所述立柱的侧面开设有与滑槽相通的滑口,所述滑块与滑口正对的表面上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插设在滑口内,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与滑口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口内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连接在限位杆的底面上,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口的内底壁上,所述立柱的顶面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立柱的一端连接有卡接套,所述卡接套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插设有锤头,所述卡接套的侧面上沿卡接槽对称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卡接套的一端抵在锤头上,所述卡接槽内插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央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靠近锤头的一端连接在锤头上,所述插杆远离锤头的一端贯穿安装口并连接有垫圈,所述卡接套内开设有与卡接槽相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L形板,所述锤头位于卡接槽内的部分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抵压块,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在限位槽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抵压块上,所述L形板的一端伸出安装槽抵压在抵压块远离第二弹簧的侧面上,所述卡接套的顶面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卡接套的顶面延伸进安装槽内并贯穿L形板。
优选地,所述L形板内开设有转动口,所述螺杆插设在转动口内,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动口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卡接套的顶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杆与通孔相匹配,所述螺杆位于卡接套外的一端的表面设置有滚花摩擦面。
优选地,所述插杆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锤头和安装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L形板靠近抵压块的一端的表面设置为弧形,所述抵压块与L形板相抵压的侧面设置为与之相适配的弧形。
优选地,所述垫圈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延明,未经梅延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0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