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9736.3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0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郭志君;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04;H01M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李国祥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盖组件 动力电池 电极组件 负极片 正极片 开口 卷绕 本实用新型 电池模组 壳体内部 注液孔 壳体 通孔 中心轴线 短路 对电极 注液 覆盖 隔膜 体内 概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其包括:壳体,具有相对的两个开口;电极组件,通过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围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电极组件沿卷绕轴线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开口对应设置;第一顶盖组件,覆盖一个开口,第一顶盖组件包括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注液孔;第二顶盖组件,覆盖另一个开口,第二顶盖组件包括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通孔;在长度方向上,注液孔和通孔均位于壳体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在注液过程中能够对电极组件的端部形成保护,降低正极片和负极片发生短路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一般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和顶盖组件。其中,电极组件通过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围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电极组件收容在壳体内,顶盖组件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且与电极组件在卷绕轴线上的端部相对应设置。顶盖组件的顶盖板包括顶盖板以及设置于顶盖板上的电极端子,其中电极组件的极耳与顶盖组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顶盖板上设有与封闭空间相连通的注液孔。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顶盖板上的注液孔与电极组件在卷绕轴线上的端部彼此位置相对,因此当注液孔的轴线处于竖直方向时,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注入的电解液会沿竖直方向流动(为了提高注入电解液的效率,往往需要加大电解液的注射压力),从而电解液会对电极组件在卷绕轴线上的端部进行冲击,此时由于电解液的冲击力过大,从而会导致处于端部位置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发生变形移位,进而会导致正极片和负极片彼此接触而发生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在注液过程中能够对电极组件的端部形成保护,降低正极片和负极片发生短路的概率。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其包括:壳体,具有相对的两个开口;电极组件,通过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围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电极组件沿卷绕轴线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开口对应设置;第一顶盖组件,覆盖一个开口,第一顶盖组件包括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注液孔;第二顶盖组件,覆盖另一个开口,第二顶盖组件包括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通孔;在长度方向上,注液孔和通孔均位于壳体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注液孔的沿高度方向的投影和通孔的沿高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注液孔的轴线和通孔的轴线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注液孔设置于第一顶盖组件的沿长度方向的端部,通孔设置于第二顶盖组件的沿长度方向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注液孔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顶盖组件具有第一遮挡部件,第一遮挡部件设置于第一出口和电极组件之间,并且第一遮挡部件沿高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遮挡第一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顶盖组件包括第一顶盖板,注液孔和第一遮挡部件设置于第一顶盖板,第一遮挡部件和第一顶盖板之间形成第一引流通道,第一引流通道与第一出口相连通,第一引流通道的出口朝向壳体的中心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通孔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顶盖组件具有第二遮挡部件,第二遮挡部件设置于第二出口和电极组件之间,并且第二遮挡部件沿高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遮挡第二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顶盖组件包括第二顶盖板,通孔和第二遮挡部件设置于第二顶盖板,第二遮挡部件和第二顶盖板之间形成第二引流通道,第二引流通道与第二出口相连通,第二引流通道的出口朝向壳体的中心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9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