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口型空气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7829.2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8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薛苗苗;区汉彬;钱广才;李超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合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000 湖北省仙***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壶盖 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 密封内盖 开口型 医疗器械技术 顶部安装 有效减少 滴定管 刺破 尖口 内圈 斜口 并发症 体内 血液 开通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开口型空气壶盖,包括壶盖,所述壶盖的顶部安装有进口,所述壶盖的底部安装有密封内盖,所述壶盖的底部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位于密封内盖的内圈中,所述引流管上开设有U型槽,本实用新型将滴定管在斜口设计的基础上开通一个U型槽,可以将从管路流进来的血液中聚集的气泡在接触U型槽尖口处能被刺破,有效减少血泡数量,控制血泡不流回体内,减少并发症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开口型空气壶盖。
背景技术
在血路管空气壶的上盖上设置血液滴定管,起到导流血液作用,使得降低血液下落高度,或使血液延空气壶壁缓落,不溅起血花,减少气泡;市面上的滴定管大多是斜口设置,这种设计主要起到分流血液,减少血液汇流重掉落溅起水花作用,但是如何更好的减少气泡数量,从而提高渗透效率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型空气壶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如何更好的减少血液中气泡生产数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口型空气壶盖,包括壶盖,所述壶盖的顶部安装有进口,所述壶盖的底部安装有密封内盖,所述壶盖的底部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位于密封内盖的内圈中,所述引流管上开设有U型槽。
优选的,所述U型槽的左右两侧分别为高度不等的尖头结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内盖的外圈上套接有橡胶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滴定管在斜口设计的基础上开通一个U型槽,可以将从管路流进来的血液中聚集的气泡在接触U型槽尖口处能被刺破,有效减少血泡数量,控制血泡不流回体内,减少并发症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U型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壶盖、2进口、3密封内盖、4引流管、5U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开口型空气壶盖,包括壶盖1,所述壶盖1的顶部安装有进口2,所述壶盖1的底部安装有密封内盖3,所述壶盖1的底部安装有引流管4,所述引流管4位于密封内盖3的内圈中,所述引流管4上开设有U型槽5。
其中,所述U型槽5的左右两侧分别为高度不等的尖头结构,提高戳破气泡的效率,避免两边等高会导致气泡顺着U型槽5恰好被排出,所述密封内盖3的外圈上套接有橡胶密封圈,保证壶盖1使用时的密封效果。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壶盖1的原有基础上,在引流管4上开设一个U型槽5,目的是将从管路流进来的血液中聚集的气泡在接触U型槽5尖口处能被刺破,有效减少血泡数量,控制血泡不流回体内,减少并发症的可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合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百合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7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