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焊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77254.4 | 申请日: | 2018-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0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玲;周松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华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9/18 | 分类号: | B23K9/18;B23K9/32;B23K9/1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3 | 代理人: | 刘培玲 |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装置 输送台 输送装置 壳体 工作效率 支撑杆 托辊 本实用新型 进口和出口 便于运输 冷却方式 冷却装置 固定块 冷风机 冷却室 内开 送出 焊接 冷却 稳固 移动 进口 出口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焊接装置,包括壳体、焊接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便于材料进入和送出,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之间,方便对材料进行移动,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台、固定块、支撑杆和托辊,所述输送台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能够使所述输送台更加稳固,所述输送台内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托辊,便于运输较重的材料,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焊接装置和冷却装置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增加当材料经过焊接装置焊接后,送往冷却室,通过冷风机进行冷却,采用这种冷却方式不会对材料产生影响,又增加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热源被发现,焊接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但是埋弧焊的地位依然没有收到任何影响,埋弧焊具有成产效率高、焊缝质量高和没有弧光辐射的特点,但是在焊接后的材料温度较高,需要进行冷却,常见的冷却方法大都是自然冷却或者另外使用冷却装置,自然冷却的效率较低,而另外购置一台冷却装置,又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一种新型焊接装置,通过将焊接装置和冷却装置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增加当材料经过焊接装置焊接后,送往冷却室,通过冷风机进行冷却,采用这种冷却方式不会对材料产生影响,又增加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焊接装置,包括壳体、焊接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便于材料进入和送出,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之间,方便对材料进行移动,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台、固定块、支撑杆和托辊,所述输送台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能够使所述输送台更加稳固,所述输送台内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托辊,便于运输较重的材料,所述输送台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输送电机,所述托辊通过传动带与所述输送电机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两侧,防止材料在移动中发生偏移;
所述焊接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焊接装置包括焊剂箱、送丝轮、焊丝盘和焊枪,所述焊枪通过固定夹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方中间位置,所述固定夹的一侧通过电线与电源箱连接,所述电源箱一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送丝轮设置在所述固定夹的上方,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方设置有所述焊丝盘,所述焊丝盘上设置有焊丝,所述焊丝通过送丝轮设置在所述焊枪内,所述焊剂箱设置在所述送丝轮的一侧,所述焊剂箱底部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导管的底部设置有焊剂出口;
所述壳体内一侧设置有冷却室,所述冷却室顶部设置有冷风机,选用风冷的冷却方式可以避免对材料产生影响,所述冷风机的下方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下方设置挡板,所述冷风机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支撑杆在所述输送台底部均匀分布,能够更好的支撑所述输送台。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托辊在所述凹槽内均匀分布,便于运输较重的焊接材料。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固定块在所述凹槽两侧均匀设置,防止材料在焊接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阀门采用电动蝶阀。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呈梯形设置,使冷风更加均匀的吹出。
作为优选,所述焊剂出口倾斜设置在所述导管底部,便于将焊剂倾倒在焊接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焊接装置和冷却装置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增加当材料经过焊接装置焊接后,送往冷却室,通过冷风机进行冷却,采用这种冷却方式不会对材料产生影响,又增加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华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华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7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